突出党员先进性教育主题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新闻焦点
2005年,我校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载体,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于7月中旬全面启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紧围绕“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人民满意的高等学校”这一主题,开展集中教育学习活动,共涉及14个党总支(直属支部),70个基层党支部,党员人数1311人。群众满意率高达93.6%,中央巡回检查组和湖州市委先进性教育督导组均给予了充分肯定。
10月中旬,湖州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我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得到省教育工委、市委的充分肯定,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单位”。
编辑述评
这次先进性教育,一是结合迎评促建工作,积极开展了“干在实处当先锋,走在前列促发展”的实践教育活动,并用推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衡量和检验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二是结合“三树一创”教育,开展了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榜样教育活动,学校领导班子被评为省高校“三树一创”好班子;三是结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了“送教上门”、“帮困扶贫”等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党员先进性教育不只是党员坚定信念、提高素养的一次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也是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次主题教育活动,更是团结全校师生员工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一项凝聚力工程。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解决了师生员工的理想信念问题,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学生办好了几件实事,真正实现了工作和学习两不误、两促进。
2005年是我校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号文件出台的一年,是实施新的学生评价激励机制的第一年,也是我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提高的一年,学校结合实际,出台了六个相关配套文件;把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心理健康、经济贫困和就业结合起来,完善帮困急救站和心理急救站在突出事件处理过程中应急机制,创新校、院两级招生就业工作机制;着力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为此,《中国教育报》就以《解决实际困难 激发成才渴望 湖州师院思政工作特色中出成效》为题,报道了我校思政工作特色中出成效。
新闻扫描
◆3月25日,由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廖曰文为组长的省教育厅专家组一行5人来我校检查评估毕业生就业工作。
◆5月31日下午,我校召开就业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7月15日上午,我校召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姚成荣书记作动员讲话。
◆7月16日,先进性教育骨干培训班走进“一大”会址,重温入党宣誓。
◆8月6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我校《解决实际困难 激发成才渴望 湖州师院思政工作特色中出成效》。
◆8月26日下午,姚成荣书记为全体教职员工党员作题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建设人民满意的高等学校》的专题报告。
◆8月30日下午,市委副书记朱坤民来我校调研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9月3日,中央巡回检查组朱成林副组长一行在省市领导陪同下来我校调研指导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9月12日,召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动员大会。
◆10月13日下午,湖州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我校隆重召开。
◆10月14日,召开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提高阶段动员暨校党政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
◆10月底,教职工党员在“为贫困生献一份爱心”捐助活动中捐款共计41856.50元。
◆11月8日下午,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群众满意度测评。
◆11月9日《光明日报》以《湖州师范学院以人为本促发展》为题,报道我校“崇尚人文精神 建设和谐校园”。
◆11月11日下午,召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大会。
◆12月,我校被评为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12月29日,我校召开了2005年招生就业工作总结表彰会暨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大会。
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评估 成功实现战略目标第一步
新闻焦点
2005年11月19日-25日,我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育部评估专家组通过听课、访谈、座谈会、查阅资料、评析试卷和毕业论文、问卷调查、实测等方式对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进行深入了解,认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成效显著,并对照指标体系,给出评估意见和评估结论。专家评估后,我校立即根据专家反馈意见,进入整改提高阶段。
编辑述评
对于全体师院人来说,如果200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么其中的一个原因肯定就是亲身经历了一次载入校史的评估,亲身体会了一次众志成城的团结,亲身体验了一次全心全意的奉献。
这次评估,投入是巨大的。首先是时间,从师院成立的那一刻起,学校就确定了这个目标,2000年学校以第1号文件的形式提出迎评方案,2003年还以良好成绩通过了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6年磨一剑,为的就是迎评促建。其次是人力,评估事关每位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师院一万多名师生员工都投入到这场战役中来,甚至在许多工作中,一些离退休老同志、毕业生都参与了进来。万人请一战,为的也是迎评促建。再次是精力,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员工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和谐共进、奋发有为,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集全院智慧,为的仍是迎评促建。最后是财力,学校把工作重点放在以评促建上,集中财力使得学校的基本条件和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千金掷一地,为的还是迎评促建。
这次评估,成效是显著的。一是定位准确,发展思路清晰。二是确立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三是经费投入逐年增长,教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四是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五是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六是学校教风、学风优良,有较高的社会声誉。七是教学水平持续提高,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八是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管理服务更加到位,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这次评估,意义是非凡的。评估期间,专家的反馈意见就是学校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我校师生员工在评估期间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一种精神资源。这次评估的顺利通过,不仅成功实现了我校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三步走”中的第一步,为2006年制定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学校未来发展赢得了良好的机遇,也为湖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新闻扫描
◆1月5日下午,教学委员会讨论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成为2005年评估工作的开端。
◆1月27日,成立迎评促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湖州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迎评促建工作方案》,正式启动迎评促建工作。
◆3月4日下午,召开2005年迎评促建动员大会,迎评促建工作实质性启动。
◆6月14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确定我校接受评估时间。
◆6月、7月、8月的中下旬,学校分别开展迎评促建工作三轮督查。
◆10月26日,教育部确定来我校评估的13名专家名单。
◆11月18日-19日,教育部评估专家陆续抵达我校。
◆11月20日,省委教育工委、市委市政府举行仪式,欢迎教育部评估专家的到来。
◆11月21日,我校隆重举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汇报会,姚成荣书记致欢迎词,胡璋剑院长作报告。
◆11月25日,召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意见反馈会,专家组肯定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成效,反馈评估意见。
◆12月2日,召开中层干部会议,进入总结整改阶段,巩固扩大迎评成果。
优势学科打造工程
建立品牌特色专业体系 昂起学科专业建设龙头
新闻焦点
2005年,文艺学、基础数学、理论物理和教育经济与管理等四个学科成为浙江省第五批重点学科,并已形成了文学、理学、教育学三个学科群。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和新设专业全部通过省教育厅检查,并成功申报6个本科专业,新增本科专业数位居全省高校第一。新增2门省级精品课程。
编辑述评
学科专业建设关系到高校长远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我校紧紧抓住学科专业建设这一龙头,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突出优势学科,加强特色学科,全面带动课程建设,出现了以文、理学科为基础,教育学、工学、管理学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文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群也已初具规模,学科梯队建设取得新突破。今年上半年,校理论物理学科作为省级重点学科,已引进博士后2名,分别作为核物理、光学学科方向负责人;校材料学学科作为拟建硕士点学科,已引进学科带头人1名博士、教授,即将引进材料学教授1名、博士2名。通过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引进,进一步提升了学校重点学科的师资实力。
拥有8门省级精品课程,这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处于前列。加快了新办专业建设,新办专业中有6个专业已成为我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小学教育专业还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积极构建品牌、特色专业体系》还被《高教领导参考》刊用和推荐。
今年我校把学科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品牌特色专业上,将逐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自我约束的学科专业管理机制,这对进一步形成我校人才培养的亮点和优势、提高办学竞争力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新闻扫描
◆2005年3月,文艺学、基础数学、理论物理和教育经济与管理等四个学科成为浙江省第五批重点学科。
◆我校2005年成功申报生物技术、制药工程、旅游管理、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科学教育6个本科专业,新增本科专业数位居全省高校第一,《浙江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 4月下旬,我校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和新设专业全部通过省教育厅检查。
◆8月上旬,《国际贸易理论》等13门课程被评为2005年校级精品课程。
◆9月下旬,我校新增《教育学原理》、《光学》两门省级精品课程。
◆11月上旬,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顾明远教授来校讲学。作为我校学术委员会顾问、兼职教授,顾教授对我校的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进行了指导。
双百人才工程
职称评审工作又传佳音 人才强校战略成效突显
新闻焦点
2005年底,从省高校教师高级评委会会议传来喜讯,我校申报正高级职务的14名教师中,12人获得通过,正高通过率为86%;副高通过19人。其中理学院海归博士沈彩万(1969年出生)以全省物理学科组排名第一的好成绩顺利晋升为研究员;人文学院张小艳博士(1975年出生)成功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一级刊物论文3篇、主持省哲社规划课题一项)。他们两位成为了我校最年轻的正副高级职称教师。
编辑述评
2005年,我校的正高通过人数首次达到两位数,是师资培养工作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从而使我校正高职称教师达到了8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达到了280多人。这是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启动“318人才工程”取得的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牢牢抓住吸引、培养、使用三个环节,采取培养、引进和调整优化三大措施,人才队伍竞争实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也使我校离“双百”人才工程的目标更近了一步。2005年,学校又出台了《湖州师范学院特聘教授聘任办法》,通过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引进,进一步提升学校重点学科的师资实力,学科梯队建设也已取得新突破。张大立、褚玉明、刘方三位教授入选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同时,张大立、褚玉明两位教授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上的一个新亮点。《光明日报》还以《湖州师院构筑浙北人才高地》为题,头版显著位置报道我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构筑人才高地。
新闻扫描
◆1月,学校专门召开引进人才工作会议,积极落实引进教师目标责任制。
◆我校理学院张大立教授、褚玉明教授,人文学院刘方教授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计划,入选人数创历史最高。
◆我校学科梯队建设取得新突破。理论物理学科、材料学学科通过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引进,进一步提升了学科师资实力。
◆2005年5月15日的《光明日报》报道《湖州师院构筑浙北人才高地》。
◆我校理学院张大立、褚玉明两位教授被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第六批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先进文化建设工程
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新闻焦点
2005年,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侧重文化内涵的提升和环境文化品位的提高,继续开展“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教育思想大讨论;创新二级学院文化建设,加强二级学院环境文化建设、学术文化建设、阵地文化建设;新建校史陈列馆、沈行楹联艺术馆、赵紫宸赵萝蕤纪念馆、形象专题片和文化画册;制作开通校园文化网;立“明体达用”校训石、名人名言石,塑胡瑗雕像,树恩泽碑,建信息廊等。
2005年7月20日的《中国教育报》用《以高品位校园文化蕴育高素质人才》为题,在4版的近四分之一版面,报道我校建设校园文化的探索与实践。由国家教育部主办的《高教领导参考》把我校《二级学院文化建设实施意见》作了全文重点推荐。学校荣获“省宣传文化工作创新奖”。
编辑述评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所以,无论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教育,或者以教育的要求来反观文化,文化与教育的归结点都落实在育人上。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本质就是大学人的发展。因此,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借助文化这个载体,实现育人的目的。
我校在校园文化的规划、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以育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文化制度的健全、文化载体的规范、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活动的引导、社会资源的利用等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传承凝练校园精神,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通过建构二级学院文化建设模式,努力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品牌;通过实施校园CI战略,全力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品质。以文化引力激发育人张力,建成了师生广泛认同的校园文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道德需要文化的滋养,教育需要文化的烘托。我校深厚的文化传统,丰富的人文景观,博大的人文精神,对陶冶师生的道德情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闻扫描
◆上半年,继续深入开展“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教育思想大讨论。
◆上半年,开展校园CI战略,进行规范使用校名、校标等检查,开展了三个校区、建筑、景点、公寓等的命名。
◆5月中旬,学校出台《湖州师范学院二级学院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6月9日始,学校开展“湖州师范学院精神”征集、讨论与研究。
◆6月18日,我校隆重举行“赵紫宸、赵萝蕤”纪念馆奠基仪式,并于10月竣工。
◆7月20日的《中国教育报》以《以高品位校园文化蕴育高素质人才》为题,报道我校建设校园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暑期至11月,我校立“明体达用”校训石、名人名言石,塑胡瑗雕像,树恩泽碑,建信息廊。
◆10月初,校园文化网站开通试运行。
◆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的《高教领导参考》全文刊载《湖州师范学院二级学院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11月8日,我校举行校史陈列馆开馆暨专题片《今日湖州师院》和《文化纪事》画册发行仪式。“文化三大件”引起师生极大关注。
◆11月9日的《光明日报》以《湖州师范学院以人为本促发展》为题,报道我校“崇尚人文精神 建设和谐校园”。
◆11月18日,沈行楹联艺术馆完成室内设计和装修,对外开放。
◆12月19日,我校召开校园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对二级学院环境文化建设前一阶段建设成果进行验收、评比。
办学空间拓展工程
东扩工程正式启动 建设蓝图渐成现实
新闻焦点
4月18日,我校占地面积890亩、计划总投资达5.9亿元的东扩工程奠基仪式隆重举行。今年开工的一期工程,将建成校舍9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5万平方米。另外,引进资金建造的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的20、21幢学生公寓于8月交付使用,保证了2005级新生的如期入住。
编辑述评
东扩工程建设是我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所有师院人的一件喜事,更是我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湖州市建设文化大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扩工程按净增在校生7000名核定,建成后,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四个学院将相继迁入。新校区总体规划以水为环境设计的主因素,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品位高雅、环境优美,具有浓郁江南水乡特色。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成为湖州现代化大城市的一张重要名片。
东扩工程建设是我校发展的一个历史性机遇,不仅是我校办学空间的一次拓展,也是办学规模的一次扩大,更是办学能力的一次提升,特别是对学校实现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提供了一个空间平台。
新闻扫描
◆4月18日,我校占地面积890亩、计划总投资达5.9亿元的东扩工程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9月13日上午,我校举行东扩工程廉政协议签约仪式。
◆10月下旬,建筑面积17255m2的医学实验楼和18633m2的生命科学实验楼顺利结顶。
十大亮点
亮点一:
省高校“三树一创”好班子彰显领导班子团队精神
2005年7月,我校党政领导班子在浙江省高校“三树一创”“好班子”评比活动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三树一创’好班子”,是全省三所获此荣誉的高校之一,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方本科院校。《教育信息报》以《凝心聚力 创优争先》为题,专题报道我校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取得的成就。
我校党政班子坚持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学在深处,谋在新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工作;重在建设,干在实处,着力推动学校协调可持续发展;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几年来,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干部师生中,党政领导班子的满意率也越来越高。
亮点二:
省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单位彰显理念机制方法创新
2005年是我校实施新的学生评价激励机制的第一年,学校重点以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解决大学生实际困难、大学生党建等为切入点,扎实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5年是我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提高的一年。我校坚持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和成效,得到了省教育工委肯定,被评为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单位,获“宣传文化创新奖”。《中国教育报》重点报道了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特色中出成效。
2005年,我校第4次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是省内高校中蝉联次数最多的一所;连续5次被评为“浙江省治安安全示范单位”。最近又被评为“浙江省高校平安校园创建先进单位”。
这三项荣誉的获得,是我校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长期开展文明创建、平安校园创建,着力建设和谐校园,在全体师院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突出成效。和谐校园建设的过程是师院精神传承的过程,也是学校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提升的过程,更是我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光明日报》以《湖州师范学院以人为本促发展》为题,报道了我校“崇尚人文精神 建设和谐校园”。
从录取情况来看,我校今年的生源充足,各批次一志愿满足率均高于去年,生源质量明显提高。录取新生中,文科最高分572分,理科最高分574分,均高于浙江省重点批分数线。充足的生源是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前提,也是我校良好声誉的一个体现。
2005年上半年,在我校召开二届二次“双代会”之际,我校工会委员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荣誉称号,这也是我省高校中唯一一个“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另外,我校还被评为省“模范职工之家”,校工会主席俞新民同志被评为湖州市教育系统“职工最满意基层工会主席”。这些荣誉的获得,是我校工会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突出维护职能,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基层建设,团结广大教职工,进一步发挥了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凝聚人心作用,从而赢得了上级组织和全校教职工的肯定。
成教学院的学历教育教学点数达到了25个,招生最远的到达了内蒙古赤峰市;在读学生数近5000人;预计2006年成人学历教育学费毛收入将超过历年,达到历史最高。以干训为龙头、以中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和市级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为两个重点,师训干训工作也已取得较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