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至9日,学校召开2025年暑期务虚会暨干部培训会。校领导班子成员,全体中层干部,学术副职,民主党派、统战团体负责人,科级干部等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锚定本科教育质量生命线,共绘“十五五”发展规划新图景,奋力谱写高... [详情]
11月13日至16日,微观物理世界的奇特现象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会议由理学院主办,副校长李庆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2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开幕式上,李庆峰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和我校物理学科建设情况。他回顾了量子力学百年发展,指出微观物理世界是充满未知的“蓝海”与“深空”,强调本次会议致力于推动教学与科研、原子与原子核尺度、核结构与核反应等层面的深度融合,旨在打破壁垒,实现认知的“平方级飞跃”。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周善贵,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小红分别致开幕辞。 研讨会设置特邀报告、专题研讨、圆桌论坛等环节,与会人员围绕微观物理的前沿课题、研究进展、最新成果、跨学科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我校刘艳鑫教授、徐浩洁研究员、李可副研究员等也分享了在投影壳模型、核对称能约束、冷原子与核物理交叉研究等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北京师范大学张丰收教授致闭幕辞。
近日,由我校参与承办的第二届中欧科学家论坛暨第七届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国际会议(AIAM 2025)在德国海德堡Bürgerhaus会议中心举办。 本届论坛以“汇聚中欧,科链全球”为主题,采用“主论坛+线下平行论坛+线上论坛”的形式,共举办90余场主题报告与圆桌讨论,议题覆盖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ICT转型、临床医学、碳中和与新能源、复杂系统、智慧城市与设计等多个前沿领域,构建了“开放、包容、专业、创新”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为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注入新动力。来自中欧的近300位科学家、企业代表及青年学者现场参与,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近8万。 会议由中欧科学家论坛执行主席、我校教授蒋林华与英国莱斯特大学教授周挥宇联合主持。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发来视频祝贺。他表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始终倡导“交叉、融合、相生、共赢”理念,积极推动学术开放与国际合作。由学会与海外华人科创联盟共同发起的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国际会议已成功举办至第七届,为中欧科学家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第七届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国际会议(AIAM 2025)主讲报告环节,多国知名高校及科研机
11月7日,国际知名人工智能专家罗宾·罗韦(Robin Rowe)先生应邀做客我校,举办了题为“逐浪·奇点: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国际交流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机关党委、经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报告会前,副校长李庆峰会见了罗韦先生,双方就人工智能领域的教育与研究合作进行了交流。 在报告中,罗韦先生结合其在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世界卫生组织、DARPA及美国海军研究生院等机构的丰富项目经验,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当前的发展态势和未来走向。他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念,系统阐述了AI在教育、医疗健康、商业创新等领域的革命性机遇,同时也指出了其在伦理规范、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等方面带来的严峻挑战。在互动环节,现场学生踊跃提问,就AI技术伦理边界、未来职业影响等话题与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气氛热烈。 据悉,罗宾·罗韦是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研究科学家、Heroic Robots 首席执行官,曾任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医疗元宇宙工作组主席,曾在凯捷咨询、世界卫生组织、DARPA、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NBC等机构主导技术创新项目,并在SAIC担任首席技术专家。现为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县
2025年10月30日,《光明日报》06版发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艾志强、祝玲玲老师的理论文章《推进人工智能全社会通识教育》。全文如下:推进人工智能全社会通识教育作者:艾志强 祝玲玲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背景下,推进人工智能全社会通识教育,不仅是提升全民人工智能素养、掌握数字时代主动权的重要举措,更是共享技术进步红利、防范潜在风险的关键路径。应从体系化建设入手,通过教育对象、课程、载体、机制和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完善和创新,切实促进人工智能全社会通识教育走实、走深。 设计分层分类的教育内容。年龄差异决定了认知模式和学习能力存在区别,用户职业差异决定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不同。为此,需要以“分层分类、全龄覆盖、终身成长”为理念,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差异化的教育路径,形成“人人想学、人人能学、人人皆学”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范式。针对学生群体,应根据《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
报告题目:信能同传技术 报告人:林先其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副院长 时间:11月21日(星期五)上午9:30-11:30 地点:东校区人才会客厅 报告内容:报告人将结合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在信能同传技术中的研究和多种场景中的应用情况,重点介绍未来无线感知技术中的潜在机遇。 报告人简介:林先其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IEEE以及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天线理论与技术、微波太赫兹电路与系统、无线能量传输与热效应应用等的研究。获省部级以上奖项4项;参与编写标准2项;先后主持国家以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其他科研项目10余项,项目经费2500余万元;在APL、PRB、IEEE TIE/MTT/AP/MWCL/AWPL等国际知名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三大检索的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以及2S作者身份发表有SCI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并为IEEE MTT/AP/MWCL/AWPL、EL、JEMWA/PIER、电子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审稿人。
主题:如何撰写英语教育论文 主讲人:郭宝仙 时间:2025年11月22日(周六)10:00 地点:10-308 主讲人简介:郭宝仙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第六届),教育部“十四五”教师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首期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学术导师、教育部名师计划学术导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先后主持“新时代中学英语教科书中国文化内容重构研究”“我国中小学生外语能力量表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等课题,代表性著作有《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内容设计与使用》《英语课程开发:原理与实践》,高被引论文如“英语教材‘学材化’特征及其教学转化”“英语学科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构建我国中小学外语阅读能力的结构框架体系”等。
主题:科研业务条线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高级别科研项目申报辅导暨学术诚信教育 时间:2025年11月30日(星期日)下午2:00 地点:明达楼221会议室 参加人员:高级别项目申报者,文科学院科研副院长、科研秘书、其他感兴趣的老师。 主讲嘉宾:谭荣 教授 嘉宾简介:谭荣,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领军人才。担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务。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土地学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土地经济分会委员;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哲社奖一等奖等优秀成果奖10余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研究课题40余项,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
主题:科研业务条线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研究机构建设与咨政报告写作 时间:2025年11月26日(星期三)下午2:00 地点:明达楼221会议室 参加人员:文科学院科研副院长、科研秘书、新申报研究机构负责人、高级别项目申报者,其他感兴趣的老师 主讲嘉宾:陈宝胜 教授 嘉宾简介:陈宝胜,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无为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现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南湖革命纪念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作家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特别资助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40余项;20余份研究报告获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以上批示,两项成果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曾任温州大学人文社科处副处长、温州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兼任全国绩效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
2025年11月6日,中国网发布我校“两山”理念研究院金佩华、杨建初、贾卫列编写的《碳达峰与碳中和:中国行动》一书的书评。链接如下: http://jilu.china.com.cn/2025-11/06/content_43268817.htm
2025年11月20日,《湖州日报》报道“浙里有才”2026届高校毕业生湖州专场双选会在我校举行。链接如下: https://szb.hz66.com/hzrb/html/2025-11/20/content_117512_19061302.htm
2025年11月19日,光明日报客户端报道“教育家精神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学术论坛近日在我校举行。链接如下: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4989905daff74259bfcc26cf284cfda5
2025年11月19日,南太湖号报道“浙里有才”浙江省2026届高校毕业生湖州专场双选会在我校东校区长兴广场举办。链接如下: https://nthh.media.hugd.com/pages/2025/11/19/f9b60a861ac54b1caeaaed186867c85e.html?_xhOutLink=xhcontentType=1id=f9b60a861ac54b1caeaaed186867c85epraise=1shareAppId=6edfb16544f3410195919ec712d1d6fa
为进一步加强共青团思想建设,提高团员骨干的政治素质与理论修养 ,11月20日晚,经济管理学院第十七期团校开班典礼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周颖,学工办副主任、团委书记沈佳艳,全体辅导员及学院近300名团校学员和团干部共同参加开班仪式。 经济管理学院团委陈维奇老师详细介绍了本期团校的基本情况,从“理论学习、实践锻炼、考核评优”三方面详解团校培养方案,明确本次培训将围绕思想建设、工作技能、社会实践等模块开展,助力学员成长为“能想、会干、善成”的青年骨干。 学员代表、张一格同学表示,团校为青年团员提供了提升自我、实现价值的宝贵平台,全体学员将珍惜此次学习机会,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团校学习中。 周颖对全体团校学员提出了三点期望:第一,深学细悟,筑牢信仰根基。要补足“精神之钙”,心怀“国之大者”,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第二,勤练强技,锻造实干本领。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学用结合,努力成长为“懂专业、善实践、能创新”的复合型精英人才。第三,知行合一,践行青春担当。要始终秉持“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作风,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学院发展增光
11月20日下午,工学院于明德楼一楼从游居承办“从游茶约”师生互动交流活动。活动主题为“当匠心遇见AI: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守正与创新”。校党委副书记丁敢真出席,学工部相关负责人,工学院领导班子及师生代表共同参与了本次交流。 活动伊始,师生们共同观看了工学院宣传片。互动环节,师生代表踊跃发言。学生主要围绕如何将所学专业与AI更好的结合,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并有一定的创新性等话题展开讨论,教师更多从育人与教学实践创新的角度阐述如何做好“匠心的传承者”。现场交流气氛热烈,师生们还就AI如何与工科紧密联系、跨学科能力培养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学工部相关负责人、工学院各位领导也纷纷发表了看法,提出了个人见解。 丁敢真在总结中结合自身经历,鼓励同学们主动适应时代变革,既要有沉下心来钻研的‘匠心’,也要有运用智能技术开拓创新的能力,成为驱动未来的新工科人才。 本次“从游茶约”座谈会以清茶一盏搭建了师生畅叙的桥梁。它不仅是一次分享与反思的互动平台,也切实深化了育人实效,有效增进了师生理解,激发了工院学子勇于创新的信心与决心。
为深入推进党性教育走深走实,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近日,音乐学院党总支组织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工党员,前往荻港古镇“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开展了一场沉浸式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活动。活动以“党建+非遗”为特色路径,引导师生在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 在陈列馆内,师生依次参观了序厅、非遗长街与非遗工坊三大展区,近距离观摩了来自全国11个省(自治区)的160余件非遗珍品,其中涵盖111件国家级非遗代表作。从善琏湖笔的千道精工到辑里湖丝的柔润光泽,从苏绣的针尖艺术到青铜器复仿制技艺的厚重传承,每一件展品都凝聚着匠心智慧与文化底蕴。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呈现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大家深刻感受到非遗传承中蕴含的坚守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认同与使命担当。 此次党性教育现场活动,将红色基因传承与非遗文化弘扬有机融合,创新了党建活动形式,拓展了党性教育内涵。参与师生一致认为,这不仅是一堂行走的党课,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与精神的升华。大家纷纷表示,要以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奉献为榜样,不断筑牢初心使命,把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今后的学习与工
为进一步加强工作室组织员队伍建设,11月20日下午,“声入人心”组织员工作室赴嘉兴南湖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员和学生党支部成员参加活动。 在红船旁,大家在党史讲解员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深刻领会党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向的初心使命,进一步明确了理论宣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方向。 随后,全体人员走进南湖革命纪念馆,从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一个个场景中,回望了党的百年奋斗史,对“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为指引,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勤奋学习、服务同学的实际行动。 在嘉兴市党群服务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员、学生党支部书记辛毅开展以“‘声入人心’——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主题的微党课。他结合红船精神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展开学习,强调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要原原本本学、全面准确学,要从学习实践中汲取奋进力量。他带领大家回顾了支部党建品牌的创建历程,重点介绍了具体做法与培育成效,并对支部成员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争做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宣讲先锋”,将“理论深度”和“时代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