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专家走出书斋服务基层

服务地方办公室 2011-09-30 0:00:00
                        百名专家走出书斋服务基层
                          ——湖州师范学院2011年 “百名专家下基层”暑期专项行动纪实
 
    今年是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区域服务计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学校于7月初召开服务地方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2011年“百名专家下基层”行动,以不断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学校与地方企业合作与交流,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此次专项行动,专门研究具体落实措施,作周密细致的安排和部署,同时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广泛动员教师参与,激发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去年下基层行动基础上,不少教师已跟企业建立良好关系,项目已逐渐步入深入合作阶段,今年“百名专家下基层”行动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更多成果。信息与工程学院成新民、祝守新、胡文军老师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某研究所签订了《浇注系统》项目合同,合同经费达256万元,创我校服务地方项目横向经费新高,标志着我校在重点服务团队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和承接重大项目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质的飞跃。此外,由王培良老师带领的工业控制技术服务团队已与浙江天蓝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协议,准备于近日签订《太阳能抽水灌溉系统》和《垂直轴风力发电系统》两个项目,届时将形成一个风、光互补的发电系统,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团队还将于10月初与久盛地板有限公司签订《木地板智能测色配色系统》项目,主要针对木地板表面油漆涂饰生产工艺,运用专业技术,将传统颜色检测理论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研发出一种快速、精准和智能化的木地板计算机测配色系统。
 
    生命科学学院与德清金磊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镁钙砖,该项目是去年“多功能镁鉻质捣打料的研发与试制”的延续,投入将达20万以上。学院与该公司合作研究的钙镁砖主要用于钢铁冶炼,以提高炉衬的寿命,该项目负责人曹枫老师表示将和公司长期合作,近一步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科研人才。除技术咨询、工艺交流外,该学院还呈现出新的服务形式,如杨金田老师为浙江天地之光电池制造有限公司申报2011市重点科技项目,指导湖州市工业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有限公司筹建危险废物处置化验室,陈海锋老师为长兴康宁玻璃有限公司申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等。
 
    理学院顾菊观和呼格吉乐老师与浙江金耐斯体育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并完成“跳马运动助跳板弹性参数测定”和“弹簧疲劳测试计数系统”两个项目;庞涛老师协助浙江晶日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学院还与湖州抛珥麻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州金科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并分别申报了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
 
    医学院对湖州各医院护士常用护理技能规范操作进行培训;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健康体质调查研究》;与湖州市护理学会合作开展《提升青年护士临床技能项目的研究和实践》;组织开展安吉县碧门村大型免费义诊活动,并免费发放常用药品、健康教育资料等。
 
    商学院组建多个团队入驻美欣达企业集团,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提供相应建议,取得良好效果;组建“绿叶”营销调研团队,完成29家企事业单位领导访谈,四大社区、四家医院、三大超市、两所高校、各局级单位以及市中心的市民调研。社会发展学院与湖州市人防办联合创办的“湖州民防学院”,组织开展了暑期民防知识下基层宣讲与演出,效果显著。教师教育学院与湖州县区中小学、高级职业中学合作,举办相关专业培训班;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调研,了解湖州三县二区中小学教学、科研、管理现状。体育学院在全民健身服务基地及社区开展服务工作,普及企业“工间操”;策划社区趣味运动会;组织跳操、轮滑、球类运动的基础教学;与湖州市乒乓球协会签订协议,对协会会员经行专业技术教学辅导。文学院与浙江万航钢结构有限公司顺利签约,完成公司网站的开发与制作,建设企业网络传播平台。外国语学院与长三角呼叫中心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双语呼叫培训与研究”合作协议,合作项目协议金额50万元,创我校文科单个横向科研项目合同经费新高,并于暑假期间对培训学校进行了调研。艺术学院组织16名教师参加专项服务活动,与吴兴区文体局、市群艺馆、海盛控股集团等单位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并首次与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工商银行湖州分行、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等开展合作,多个项目在暑假顺利进行。
 
    “百名专家下基层”是学校的重要工作部署,是《湖州师范学院服务湖州经济社会发展行动纲要(2011—2015)》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本次行动,学校一方面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建立日常化的服务体制、机制,切实提高了学校服务地方的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学科专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了重点合作领域和区域,找准了服务路径,通过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了服务地方工作,为建设创新型社会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在参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充分展现了办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