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5)挺起道德的脊梁——我校师生热议田思嘉、徐建龙、沈慧刚英雄事迹

党委宣传部 2012-04-05 0:00:00

  近日,消防战士田思嘉舍己救人、大学生徐建龙见义勇为和交换生沈慧刚狮口救人的感人事迹在我校引起师生的热议。同学们也纷纷学习他们的优秀事迹和崇高精神。本期,校报记者采访了我校部分师生,让他们谈谈大学生应有的价值观、道德取向与时代精神。


事件回放:


  3月10日凌晨,诸暨一超市发生火灾,中国计量学院2009届毕业生、诸暨城东消防中队副指导员田思嘉奋不顾身冲入火中,在抢救疏散被困群众过程中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6岁。3月11日中午,浙江科技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大四学生徐建龙不畏惧寒冷天气,勇敢跳进浑浊的河水,成功救起一名27岁的轻生女子。3月13日,浙江农林大学收到一封来自加拿大迈尔斯先生的电子邮件,感谢该校交换生沈慧刚在去年8月智斗美洲狮救下其18个月大的孙子。

本期嘉宾:

    沈晓阳:商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湖州市劳动模范

    王海华:保卫处副处长

    蔡志新: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中国史教研室主任

    刘树元: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张立英:学生处帮困助学中心主任

    黄 薇: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校十佳育人模范

    连红杰:求真学院基础部心理老师

    赖玉娇:生命科学学院学生, “感动湖州”2011年度人物,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潘健超:信息与工程学院学生,校“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屠佳欢:商学院学生

    陈里丹:教师教育学院学生

    金一恒:文学院学生

    胡海丹:理学院学生

    娄 珍:医学院学生


    8090 勇挑社会责任

    刘树元:迷失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无责任感的、垮掉的一代,是当今社会对 “80、90后”的普遍说法。通过长江大学、浙江科技学院这几个孩子的义举之后,我觉得社会各界应该重新审视80、90后的社会形象。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这些80、90后是有独立意识、创新意识的。近来,田思嘉、徐建龙、沈慧刚的救人事件使我更加坚信自己的观点。
  连红杰:长期和80、90后学生的交流,让我比较深切地体会到这个群体并没有大家所说的那么自私和冷漠。可能存在个别现象,但是总体上 “80、90后”是不失道德的。这点从徐建龙的事迹就可以得到印证。曾经在网上看到刚入伍的80、90后新兵训练图片,我发现他们有很坚强的意志力,能吃苦,肯吃苦,也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应该要客观公正的看待这一新式群体。
  赖玉娇: “80、90后”作为新时期下成长的一代,来自社会、父母的压力比较大,这也促使了群体张扬的个性,而 “张扬”其实是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心中都有一根准绳在鞭策我们, “80、90后”一直是积极向上的一代人,一个时代总是会孕育一代人的性格,人的本性是不会变的,无论是谁,最初总是善良的。
  金一恒:徐建龙的英雄壮举,让我们看到了90后学生的优秀品质。都说90后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但是90后的徐建龙同学勇救跳河女子的高尚行为驳斥了这一看法。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份无私、一种精神,更是90后身上所肩负的一份责任。这种本能的义举,不仅再次宣告90后的道德回归,更挺起了90后的道德脊梁,同时传承延续着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美德。


  理性施救 建起爱的桥梁

    沈晓阳:这些义举都是自发救人,自发救人的举动是值得称赞的。虽然现在社会上一些道德乱象令人义愤,但这几个事件说明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依然是存在的。同时,我们要更提倡科学救人,作为教师也应该教育大家怎样科学地救人。教育正面影响是很大的,青少年们应当学会自我保护,不能盲目救人。
  王海华:理智、科学的救人就是要坚守 “生命第一”的原则。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要保持冷静,恰当地运用自身技能,不能盲目。徐建龙在紧急关头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脱了衣服再跳入水中施救,我觉得这个孩子真是太机智果敢了!我想这和他在平常生活中积累的营救技能和自身避险技能是分不开的,所以学校应该经常组织一些自救技能大赛等,来真正提高年轻一代的生存技能。
  黄 薇: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自我评估能力,在救人前对自己进行能力评估。高校作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场所,有必要实施一些措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沈慧刚狮口救人的行为,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救人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不缺乏爱心,但是总是少了那么一点技巧。所以说学校很有必要去引导学生正确救生,可以通过讲座,开设公共选修课等来增强学生的这种意识。
  娄 珍:救人要量力而行,徐建龙同学的行为是值得赞赏的,碰上有人跳水这样的事情时,如果你有能力,懂水性,那么救人是需要大力提倡的。但如果你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就应当在第一时间向他人求救。我们平时要多掌握一些救生技能,以备不时之需。


  关怀你我 道德凝聚力量

    沈晓阳:徐建龙勇救跳河女子这一事件,让我看到了当代大学生关怀他人、关爱社会的无私精神。我把它叫做 “关怀理论”,其实道德是一种正义,对个人而言就是履行好自己职责,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同时,道德也是一种关怀,这就将道德提升到一种精神层次的高度,不仅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还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这一代的年轻人身上所展现的道德品质让我们刮目相看,我们为这群年轻人自豪。
  刘树元:年代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和价值观的不同等各种因素,造成了我们这一代与90后的一代对于事情的看法和表达方式也不同。其实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去比对的,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90后的一代虽然有个性,但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是具有祖祖辈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他们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他们的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
  连红杰:90后大学生救人,彰显了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社会道德所提倡的。从心理学上讲,救人是心理素质强大的表现,他们在社会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做出了救人这一举动。由此看来,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是高尚的,新一代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体现出来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屠佳欢:提倡见义勇为是高校应负的社会责任,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道德理念和价值理念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作为有较高知识文化和道德素养的社会先进群体,以及作为社会公民的一份子,应责无旁贷地树立自己见义勇为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发扬见义勇为这种精神。


  坚守信念 彰显本性温暖

    蔡志新:救人这样的事件很多是突发性的,它有偶然性。在我看来,救人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是一种习惯性的本能反应,在那样的情况发生时不会太多考虑要不要救,怎么救,大多数情况下只会把 “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张立英:做好事不一定要像田思嘉救火牺牲、徐建龙跳江救人那样轰轰烈烈,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就是给予社会最美的感恩。 “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每个人跨出一小步,最后的收获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争议就不敢去做好事。做好事也不是挂在嘴边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哪怕你做的只是拾起地上的一片纸屑。
  潘健超:在我看来,不管是 “老人摔倒事件”的争议有多大,还是田思嘉值不值得因为救火而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都不应该犹豫到底要不要去做好事。我觉得做好事就是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和志愿者精神的体现,做好事就是一种无上的光荣。
  陈里丹:我们不能用值不值得去衡量每一件好事,因为救人是一种天职,这是年轻一代向我们展示的一种社会温情和一种人心向善的生活态度。好事是一定要做的,因为在这个时候你给予了别人帮助,自己也感受到了生活最大的意义。
  胡海丹: “彭宇案”和 “小悦悦”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这两件事让人们都不太愿意助人为乐了。然而救火牺牲的田思嘉、勇救跳水女子的徐建龙、狮口救人的沈慧刚,他们的英雄壮举让人们看到了社会的温情。我相信在媒体的宣传和学校的教育下,社会道德最终会回到正轨。


学生编辑:唐周丽
学生记者:章 煜 蒋 俐杨何银 徐玮炜

 

  • 本文刊登于323期《湖州师范学院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