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在线:湖师院爱心支教团把课堂“搭”进留守孩童家里

湖州师范学院主页 2012-07-20 0:00:00

    2012年7月17日,浙江教育在线以《湖师院爱心支教团把课堂“搭”进留守孩童家里》为题,报道我校爱心支教团把课堂“搭”进留守孩童家里。全文如下:

 

浙江教育在线7月17日讯(通讯员 程龙)“白字旁的‘的’前面加的是形容词后面是名词,形容词是可以加‘很’的;提土旁的‘地’前面是动词;剩下的就是双人旁的‘得’”。这是一位大学生正在对几名小学生进行作业辅导。
暑假的来临,大多数大学生都选择回家避暑,在家中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抑或选择在家乡进行专业实习,为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做着各自充实。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22名学生今年暑假选择了留校,组建“艺术学院支教良友暑期社会实践团”,决定下乡去村中义务当“家教”。
在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唐南村施家坝,这间不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出租房内,实践团搭起了临时教学点。这村寨中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白天父母大多都上班去了,很少有爷辈的老人留下照看小孩,考虑到这些,二十几位大学生深入这些留守儿童辅导对象家中,开设暑假文化辅导点。这次“义教”活动从7月上旬就陆续开始,到7月中旬结束。
大学生们主要对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进行辅导,解答学习上的难题。志愿者曹剑告诉记者:“这个活动可以调动这些小朋友的学习热情。儿童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所以我觉得做这个义教很有意义。”
在这批大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第一次走进“课堂”,辅导学生课业学习。在家里“上课”,虽然没有在讲台上那么来得鲜活,但也让这些即将面临社会课堂的“准老师们”感受了一次“老师”的经历。
第一次面对“学生”的周晶莹告诉记者,上课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有认知就可以教识学生,而是要懂得用什么方法去教,同时要从学生的心理方面入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知识。“这是我自己的人生体验,试一下当老师的滋味,从中可以体会到老师其实有很多难处。”
志愿者翁娅云感慨说:“这几天太阳很好,屋檐之下,阳光照耀进来。彼此之间短短一米的阳光,却能让爱盛开,这也是我们当初走上师范路的初衷。”
据了解,湖州良友农民工子弟小学目前是艺术学院“关爱农民工子弟爱心支教团”主要的社会服务实现载体,团队通过调研,针对良友小学在艺术方面的师资需求较大的特点,“化散为整”以往零散的、以班集体为主的形式,统筹规划,以学院的团队形式服务该小学的艺术类课程,组建独立“支教团”,精心开展“爱心艺术课堂”。据带队老师介绍,此次暑期实践团队是在原有的“关爱农民工子弟爱心支教团”的基础上,做到了形式上的拓展、内容上的延伸、时空上的跨越,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http://www.zjjyzx.com/news/201207/37579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