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0日,《浙江教育报》2版以《湖州师院学生一项调查表明减负视角下中小学生课外活动亟待优化》为题,报道我校学生对浙江、江苏和上海3地城乡学校的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情况做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减负视角下中小学生课外活动亟待优化。全文如下:
湖州师院学生一项调查表明
减负视角下中小学生课外活动亟待优化
本报讯(记者 杨志刚)以教育部办公厅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为契机,湖州师范学院陈璐等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对浙江、江苏和上海3地城乡学校的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情况做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减负视角下中小学生课外活动亟待优化。
历时两个多月,调查组组织人员分别在3省市各地区各选取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每个年级抽样2个班级,共调查了近7000名中小学生,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继续做作业和完成学习任务仍然是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的主体,占十项课外活动中的36%,以致学生产生厌学、厌烦等负面情绪。休闲娱乐成为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的主流,占十项活动的29%,仅次于“继续做作业和完成学习任务”。中小学生参与的课外活动与他们喜欢的不一致:大多数中小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是“休闲娱乐”,而实际参与度最高的课外活动却是“继续做作业和完成学习任务”,以致课外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结合访谈调查和观察调查结果,调查组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前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小学生不健康地参与课外休闲娱乐活动的状况堪忧,在当前课外休闲娱乐活动中,中小学生上网的人数占被调查者的81.0%,其中有40.5%的学生经常上网、过度上网;大多数学生上网是为了玩电子游戏,并且有不小比例的学生经常玩电子游戏,沉溺网络游戏,占22.4%;中小学生看小说、漫画的频率也不容忽视,竟高达71.0%。中小学生参与健康课外活动的状况不容乐观,社会实践与公益性活动举步维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未参加过社会实践和公益性活动,特别是在农村,社会实践和公益性活动参与率远不及城市。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着严重的“敷衍”现象,对于“学校假期里布置的社会实践类作业”,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实际去做,只是让社区或者一些单位在实践证明上盖个章应付。此外,中小学生课外社团活动敷衍了事,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利用率低,青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书店对青少年发挥的社会教育与文化服务功能十分有限。
在分析中小学课外活动“乱象”原因的基础上,学生们还结合专业,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积极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加强场所建设。加强对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的引导,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其过度痴迷于电子游戏和小说漫画。改变片面教育成才观,保证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性活动的切实开展,以促进中小学生社会化发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效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充分发挥其对学生校外教育的作用。科学评估校外补习机构,合理看待补习效果,避免盲目补习,促进中小学生课外活动多元化发展。
湖州师院学生这项调查引起了相关专家的关注。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小微教授认为,这些学生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聚焦于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展开实地调研,其结果对改进和优化学生课余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