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寻找育人活力——记湖师院淡水养殖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党委宣传部 2014-11-21 0:00:00

    2014年11月17日,《浙江教育报》3版以《寻找育人活力》为题,报道我校淡水养殖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全文如下:

 

寻找育人活力

 

——记湖师院淡水养殖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报通讯员  周 颖  王佳怡

 

    日前,湖州师范学院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高校,该校淡水养殖学专业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受师生欢迎。 

 

培育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我很喜欢育苗研究的实践学习。”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刘钰珠说,齐全的设备、优秀的导师、专业化的课程安排等有机结合,让同学们学得很扎实。水产养殖学专业是该院特色专业和我省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其重点为瞄准我省淡水养殖专业发展亟需的技术人才,旨在培养实用技能型淡水养殖人才。水产养殖学在保证通识课教育的前提下,提高了“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水域生态学”等特色专业课程的比重,让学生能学到更多专业知识,从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产学研”一条链。

    该院副院长、水生生物学学科带头人叶金云说,除了一流硬件设施,他们还有一支专业知识完整、年龄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学科研团队,为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证。目前,水产养殖学专业现有教师39人,其中岗位科学家1人、教授7人、副高职称教师16人、博士学位教师23人。

    近几年,经积极建设,该专业所在学科——水生生物学学科系浙江省重点学科,拥有浙江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开发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生动物繁育与营养重点实验室等10多个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

 

把导师制落到实处

    “刚来学校,学院就为学生安排了导师见面会,各导师介绍专业研究方向,学生挑选导师。”水产养殖学专业大二学生周雨雯说。这是水产养殖学专业根据学生兴趣和要求实行个性化教育、进行专业指导而实施的创新化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制。该专业大三某班班主任郑颖说,见面会上,资深教师为学生介绍5大专业模块的不同研究领域和课程,并请优秀的学长分享学习经验。

    导师制充分利用了水生生物学科现有的科研平台和师资力量,给该专业的每位学生配备导师,让导师成为学生4年大学生活的“引路人”,专业有人带,不解有处问,困难有人帮。

    最近,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刘钰珠,从教室匆匆赶到该院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开发研究所。在仔细察看了自己培育的那批鱼苗的腮部状况后,松了口气:“鱼儿烂腮的病症缓解了不少,批量染病的可能局面已被有效阻止。”她说,由于今年平均气温较低,细菌和寄生虫数量增加,使不少鱼苗出现烂腮症状,幸亏每日巡查,及时与导师吴成龙沟通,在其指导下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及环境调控,保证了研究的正常进行。

    导师不仅带学生做科研,也狠抓学生学习。“我的导师也是我大一时的任课教师邵仙萍,邵老师不仅抓科研,对学习抓得也很紧。”大三学生陈茜说。每个礼拜,邵仙萍都抽出一节课的时间,留给学生答疑,课堂上也会详细解说某个科研项目,以方便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

 

导师带学生进基地

    “水产养殖学瞄准我省淡水养殖产业的主导品种及关键技术环节,将与产业技术需求无缝对接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创新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该院生命科学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张易祥教授说。

    目前,水产养殖学专业建有湖州市吴兴丰溢现代水产养殖场、浙江恒兴饲料有限公司等6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以及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开发研究所、水生动物育种与健康管理研究所(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共建)两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今后,还将建一批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以充分发挥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去实践了,才懂得这个专业有多吸引我。”该专业大二某班班长许彬彬说,“刚进校的时候,我们都很迷茫,以为这个专业的前景不好。但通过系列讲座和校内外实践,让我们渐渐转变了这种观念。现在,我很期待和导师吴湘做好水环境调控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陆智斌和李颖芳、陈怡雯等同学也都深深感受到了“校地共建”模式给他们带来的实践教学专业化的氛围。他们曾作为学院“大智若‘鱼’”调研团成员参加2013年水产中国——全国高校大学生行业联合调研活动,并获一等奖。期间,他们走访德清县清溪实业有限公司并参观了清溪花鳖养殖基地的生态养殖区,了解了 “稻鳖共生”的新型养殖模式及该模式的大好前景。“我们感恩于水产养殖学专业提供的良好的校内外实践条件。”团队的几位成员说。

    为了优化实用技能型淡水养殖人才的培养模式,湖师院在2014年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并对学生采取“1+3”模式,实行“厚基础,宽口径”培养。学生可以在完成大类基础课程学习后可自主选择专业方向。选择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学生在第三学期正式进入专业学习,第四学期被送往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其余学期则回校学习,第八学期再次进入养殖企业实习,如此循环,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据悉,未来,湖师院还将在该专业与国外高校合作,联合培养淡水养殖人才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http://www.zjjyb.cn/jyb/gjjw/8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