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Yasuhisa Abe (阿部恭久)
语言:英语
教室:理学院3-323
时间:
10月25日(周二) 15:20-16:20
10月26日(周三) 10:00-11:00
10月27日(周四) 15:00-16:00
10月28日(周五) 10:00-11:00
授课对象:物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以及其他对核物理感兴趣的师生。
简介:
阿部恭久教授,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1971年在北海道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北海道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从事科研工作。1966年7月,在当时日本还未与中国建交的情况下,他第一次与其他30位日本青年学者一起转道香港,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暑期物理讨论会,访问团荣幸地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和宴请。在随后的3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在轻核集团模型、分子共振机制、激发原子核的耗散动力学过程等方面做出了相当优秀的工作。曾多年担任《理论物理进展》杂志的编辑以及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加速器实验室主任。
主要内容:
授课从原子核最基本的现象和实验讲起,介绍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常用模型,对一些重要的关系做一定的推导,从而加深听众对原子核物理相关概念的理解。授课的具体内容如下:
1. Introduction (引言)
Discovery of atomic nucleus: Rutherford’experiment (原子核的发现:卢瑟福散射)
Nuclear Chart (核素图)
2. Bulk Properties of Atomic Nucleus (原子核彻体性质)
2.1 Size and Matter distribution (原子核大小和物质分布)
2.2 Binding energy systematics : Empirical formula (结合能系统性质:经验公式)
Saturation of nuclear matter (核物质饱和性)
Symmetry energy, Pairing energy, Magic numbers (对称能、对能、幻数)
2.3 LDM (Liquid Drop Model) (液滴模型)
Spherical L D is stable. Collective oscillations and rotations (集体振动与转动)
Deformation of nuclei between shells (满壳间原子核的形状)
Fission barrier, Bohr-Wheeler theory of fission (裂变位垒,波尔-惠勒裂变理论)
3. Nuclear Structure (原子核结构)
3.1 α-cluster structure in light nuclei (氢核中的α集团结构)
α-particle model, Brink-Bloch wave function (α粒子模型,Brink-Bloch波函数)
GCM (Generator coordinate method) and RGM (Resonating groups method) (生成坐标发和共振群方法)
3.2 Independent Particle Model (独立粒子模型)
Potential model: Square well, Oscillator, Woods-saxon (势模型: 方势阱、谐振子等)
l・s coupling force (轨道-自旋耦合力)
Nilsson diagram, superdeformation (尼尔森能级图,超形变)
3.3 Mean-Field Theory (平均场理论)
Hartree-Fock equation (哈特里-福克方程)
Generalization of shell : shell correction energy (壳的形成: 壳修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