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0日,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浙江24小时”以《痴迷追星20年,他“跨界”考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为题,报道我校学生项光漫成功考取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天文物理的硕士研究生。全文如下:
当你凝望漫天繁星时,是否会想要了解浩瀚星空的秘密?
六岁时的项光漫望着天空出神,他伸出手臂想要触碰遥远的繁星。
从六岁开始,项光漫就爱上了天文,成为了一名“星辰守望者”。
在无数个静谧的夜晚,他都与天空保持着对话。
20年后,他不仅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天文爱好者,更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从湖州师范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成功考取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天文物理的硕士研究生。
当问及这一路走来是否犹豫过、想要放弃过时,他说:
“Has it to be? It has to be.(我非要如此吗?我确实非要如此)。”
生命不息,追梦不止
项光漫的童年和大多数小朋友一样,曾许下做科学家的愿望。童言无忌,大多数誓言随着年岁的增长随风逝去。但对于项光漫而言,“科学家”这一梦想,却在岁月的打磨中日益清晰并且具象起来。
高一之前,项光漫还是个普通的“观星少年”。浩瀚宇宙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美梦。2009年,项光漫初中毕业。那一年的暑假他和亲戚一起去武汉旅游,碰巧见到了百年一遇的“长江大日食”。那是项光漫第一次经历天文现象,6分钟的日全食全过程他铭记于心。“非常的壮观!”至今项光漫回忆起这次“巧合”,依然记忆犹新。
(项光漫天文摄影作品)
“长江大日食”后,项光漫的“星空梦”突然变得具象起来,他不再满足于用肉眼观测星空的距离感。高一,项光漫用自己积攒多年的零花钱买了人生中第一个“大件”——一台观测星象的天文设备。回忆起第一次使用专业设备观测星象时,项光漫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之前一直用肉眼去观察天上的星星,与它们之间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距离感。但当我第一次使用天文设备观测它们时,感觉我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甚至好像我一伸手就能摸到它们,那种喜悦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进入大学后,项光漫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次偶然的机会,湖州天文星空摄影之家的成员们看到了项光漫的天文摄影作品,同是天文爱好者的他们很快就成为了朋友。项光漫一人的“漫漫长夜”,变成了一群挚友的观星大聚会。
在有重大天文现象发生时,他们就会不约而同地集合到一起去观测星象。
2016年8月12日,项光漫和朋友们一起在霞幕山观测了英仙座流星雨,也正是那一次的活动让他前所未有地体会到了与他人共同观测天象的快乐。
启明之星,指引前进方向
“我爷爷年轻时是渔民。在我小时候,爷爷常常给我讲他们出海的故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爷爷出海时都是靠着天上的星星来辨别方向的。我觉得这非常神奇。夏天傍晚,我经常会和父亲在树下乘凉。父亲会指着天上的星星,告诉我相关的知识。大多数星星的学名和俗名、入门级的天文知识等等,都是在无数个夏夜由父亲告诉我的。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憧憬天文和星空了吧。”
(项光漫天文摄影作品)
父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进入湖州师范学院学习后,项光漫很快就找到了一条接近自己梦想的路——考研。
项光漫所在的专业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与天文学几乎没有关系。在得知项光漫有跨专业考研的意向时,系主任赵振江是担忧的:“很多同学可能由于想法不成熟、对报考的专业了解不够或对自己的未来规划还不够明确,在选择考研专业时会有所偏差。作为老师,我要客观地为他们分析利弊。”
在与项光漫的交流时,赵老师多次指出了天文学专业就业的单一性以及科研工作的艰辛。但项光漫依旧坚持,这让赵老师有些意外。项光漫说,在他准备研究生考试的过程中,赵老师的支持给了他很大助力。而这些,在赵老师看来,只是尽了一个老师该尽的责任:“项光漫的坚持,让我有些意外的惊喜。我非常珍惜他这股不怕吃苦的科学研究者的品质。”
除了赵振江老师以外,项光漫的公选课老师邱为钢也为项光漫的考研之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他们结识于邱老师的公选课《天文学漫谈》。起初,这门课程的设置是拓展文科生的知识面,于是项光漫成了班级里少数的理科生之一。但很快,项光漫凭借着自己对天文的热爱和对专业知识的渴望,吸引了邱老师的注意。
邱老师在谈到项光漫时说:“天文物理是一门相对较冷门的专业,因为它涉及到很多量子力学的内容,而学好量子力学对于物理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来说都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了。所以这方面的业余爱好者不少,但真正钻进去研究的却不多。光漫不是物理专业的学生,却能因为对天文的热爱,全身心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去,并不断攻克难题,成功考上中科院的上海天文台,这一点让我很是钦佩。”
一直在追寻,夜空中最亮的星
“我选择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它是最适合我的,不仅拥有良好科研氛围,而且对学生本科专业包容性较大。”
大三下学期开始,项光漫就正式投入了备考状态。进入真题练习阶段的项光漫,他干劲更足,面对高考刚刚及格的英语,他就将每道题掰开了揉碎了的做,以此来弥补自己的缺陷。从他考研时81分的英语成绩来看,这种方式的确十分行之有效。
项光漫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天文、喜欢天文、并主动参与进天文观测中来。
2016年10月31日,项光漫在友人的牵线搭桥下将“当代夸父”台湾著名天文学家杨昌炽老先生请到湖州师范学院,为同学们进行天文学科普。杨老先生的科普,在场的许多同学都表示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谈及对于未来计划时,项光漫表示自己将继续深入学习天文的相关专业知识,并将考博列入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当中。除此之外,项光漫将会在学校建立一个天文社团,将学校里对天文感兴趣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天文、观测星象。
如今的项光漫,已经走过了备考的忙碌,整理心情即将要踏上新的征途,回顾自己走过的本科四年之余,他也想告诉正在准备考研和有意向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无论自己做了怎样的规划,在考研这条路上,兴趣永远是最好的兴奋剂。
心之所向,才能让人在每一次迷茫和困顿时,都能坚定的告诉自己:
“Has it to be? It has to be.”
链接:http://app.thehour.cn/wap/share.html?id=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