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2日,浙江新闻APP以《湖州师院这个考研“学霸班”是如何炼成的》为题,报道我校工学院的一个考研学霸班。全文如下:
随着教育部以及各类高校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结果的公布,一个好消息传遍湖州师院:该校工学院2013级材料化学班的38名同学中有24名同学参加考研,19人进入复试并全部通过,分别被厦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录取。班级考研率63%,初试通过率高达79%,复试通过率为100%,这组华丽的数据让今年的工学院考研成绩创下历史新高。
领航人是学生考研的关键
张玉建是20130924材料化学班的班主任。接手这个班级后,张玉建就给班里的同学做了规划。在学生大一、大二时,张玉建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和学生会,锻炼实践能力:“很多人认为考研就是一门心思读书,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为此,张玉建会邀请往届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给班里的学生分享考研经历和经验,让他们对于考研心中有个概念,目标更明确。在大三的时候,张玉建对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职业规划指导,根据他们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和专业成绩等和每位同学一一商议制定职业规划。
莫琴亮以专业课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浙江工业大学录取。但一开始,莫琴亮是个偏科很严重的学生,他的英语始终是考研路上的“拦路虎”。张玉建一次又一次地找莫琴亮谈话,每次四级考试分数出来后都会与莫琴亮一起分析短板。经过张玉建近两年的督促,莫琴亮英语的短板补上了,成功进入复试。
考研路上的坚持
孙丁,初试成绩388分,最终被自己梦想的东华大学录取。她不但积极学习,还积极投身于学生工作,大一的时候就参加了学生会,在大二时成了部长,并在工作中锻炼了综合能力。“我认为班级的氛围对考研非常重要,同学们都团结一致,劲往一处使,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邹文文,初试成绩377分,最终被上海大学录取。邹文文的考研准备工作做的十分充分,她早早地就开始备考。但在考前两个月,邹文文感到焦虑和迷茫。在学院的考前动员和专业指导老师的鼓励下,她最后还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上大只是新一站的开始,未来我会选择继续读博。”
学霸班级,殊途同归。祝精燕所在的四人寝室中有三人参加了考研。“白天,我们每个人按照自己的进度各自复习。晚上,我们在一起吃饭、休息的时候,就会一起讨论报考学校的状况和各自的复习进度,分享网络上的信息。”在学习方法上,“三人组”相互商量借鉴,如果一个人的方法不太好,另外两个人就会提出一些意见,相互改进。最终“三人组”都成功考上心仪的学校。
把对学生考研的帮助真正落到实处
湖师院历来支持鼓励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考研。从长远发展来看,材料化学专业更注重技术积累,因此扎实的专业知识必不可少。四年大学本科的知识积累,不足以应对企业的需求,只有经过研究生的学习,才能满足企业更高的需求。工学院立足于学生的高质量就业,积极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考研。
研究生复试结束后,工学院“考研活动月”拉开了帷幕。学院举行了考研“面对面”交流会,让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与准备考研的同学面对面交流经验,“老带新”的模式,营造了良好的考研氛围。考研成功的同学们还捐出了他们的器材、画板以及考研笔记,赠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每到毕业季,工学院的捐赠室里都会被各种捐赠物品堆得满满的。
针对今后的考研工作,工学院将“乘胜追击”,继续做好宣传动员、班主任工作、家校联系、奖励机制等四项工作,让学生确立目标,做好前期准备,耐心坚持考研。学院还专门组建辅导教师队伍,增加对学生考研各方面的辅导。
下一步,学院还准备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研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学校努力帮助学生考研成功,学生感恩反哺,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也是大家所期望的。”工学院辅导员林银如是说。
http://zj.zjol.com.cn/news/638226.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weixin_share_coun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