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实践是青年学生深入了解专业、接触行业社会的有效途径。通过专业实践,可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大学生在企业中学习,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为了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学生了解光电产业发展现状与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理学院于今年暑期组织光电专业优秀学生成立“光能源”暑期专业实践团队,由光电专业吕文辉博士担任实践指导教师,赴浙江贝盛光伏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两周的交流学习。
6月份是期末考试的忙碌期,为了能把社会实践做好,我们在考试间隙,认真准备实践材料。7月5号,“光能源”暑期专业实践团队到达贝盛光伏。企业求才若渴,周总亲自接待了我们,热情地招呼我们入座,和吕老师讨论我们进入公司实践的具体安排,还安排了和蔼的孙经理带我们熟悉公司和入住。今年夏天,骄阳似火,气温连续几天都在40度以上,我们这群学生仔仍然斗志昂扬,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在进行安全培训和理论学习后,我们参观晶硅太阳能电池与光伏组件的制备,学习从太阳能电池片串并联封装到太阳能电站安装等一整套工艺。
公司为我们配备了生产主管指导我们的实习,我们很幸运能够在工艺部和组件部工程师的近距离指导下进行学习交流。在安全培训和理论指导后,工艺部的老师们为我们安排了上午在办公室整理资料,下午辅导答疑和现场的车间产线指导。期间我们遇到了很多我们在学校从未考虑过的问题,也为产线设备工艺的衔接紧密而惊叹,比如湿法刻蚀代替等离子刻蚀,SMD水槽的设计等等。
几天的参观,我们对于太阳能电池以及组件的工艺流程在理论和实际方面的认识依旧有了质的进步。与学校的理论不同,第一次真正近距离看到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的具体流程,就已经比学校的理论知识更能提高我们对于这方面的兴趣,同时深切认识到了我们所学的理论确实只是理论,在实践中往往很难有明显的作用,尤其是在基层方面,但是理论知识的存在能使我们更快的适应实践。就如总经理说的一样,有经验的人才在公司更有所作为,但是一个没有学过理论知识的人可能需要30年的经验,能轻松解决各种问题,但是却不一定能说出所以然,可是有了理论知识的我们可能只需要5年,而且不但能解决问题还能说出所以然,这就是学习理论的意义,这段话使原来对于理论有点失望的我们重拾了信心。而沟通能力也通过实践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意识到了与社会职场人员存在的差距。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是公司的优厚待遇。我们住在珍贝公寓六人寝,配备浴室,空调,两个衣柜,一张书桌。旁边有老员工们申请的小户住房,有员工的亲属们住着,中午和晚上都有浓浓的饭菜香飘荡在小区里,透着别样的温馨。每次从食堂吃完饭回来都很是感慨,毕业工作后的场景如果是这样的会更有动力吧!我利用晚上的空余时间同这里的小朋友们玩耍,他们很懂事,很快乐由爷爷奶奶陪伴着在小区的空地上玩耍。小区还有篮球场,傍晚有不少工人在球场上挥汗如雨,生活气息满满,热闹非凡。
为了这次暑期专业实习,理学院还专业成立了由教学院长负责的暑期专业实践指导小组,指导实习材料准备等工作,保障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两周的实习,通过培训、参观、学习与讨论等多种形式,我们不仅感受到企业真实的生产和生活,而且体验了实践活动的组织策划、分工协调,以及实习材料的整理和总结等整个过程,我们真切感悟到,大学生有着较高的素质,有着科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企业的未来支柱,同时也体会到,大学生刚刚走出校园,切不可好高骛远,要踏实努力,与别人多沟通,才能更快成长。
通讯员:王昊、曹伟、费晨凯、褚赛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