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科学发展特色兴校(25)体育学院:明确办学定位 谋求科学发展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体育学院 发布日期:2008-06-03
“科学发展、特色兴校”大讨论专稿
 
体育学院:明确办学定位  谋求科学发展
 
       办学特色是高等院校在当今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体育学院在学校“特色兴校”战略的引导下,积极投入“科学发展、特色兴校”大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了“强能力、复合型”学院特色内涵,形成了科学发展、特色兴院的系列理念。
 
教师与学生互促共进
 
       师生员工是办学特色形成的依靠力量。虽然体育学院由2001年成立初没有教授、没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状况,发展到如今拥有教授5人、博士3名、硕士近20名、专业学生近600人的初具规模的二级学院,但在新一轮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及完善学院人才培养特色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时期,仍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更大的挑战。
       为此,学院通过教师与学生进行“科学发展、特色兴校”大讨论,高度统一思想,一方面继续丰富“强能力、复合型”办学特色的内涵,积极探索体育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的新途径,不断凝练人才培养特色,积极从学生实践能力、技能的比较优势及个性的多元发展等入手,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另一方面,学院进一步强化了“人才强院”意识,完善人才内部培养机制,鼓励人才冒尖。同时主动出击,积极利用校外有效资源,“借力”发展,协力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体育学院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高学位(博士)师资缺乏等制约学院迅速发展的瓶颈问题。
 
专业与素养并重发展
 
       教师和学生是办学特色形成的关键支撑。体育学院注重对学生加强人文知识教育,使学生胸怀大志,心系祖国和人民,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建立其高雅的审美情趣,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从小事、细节做起,不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专业教学方面,课程设置日趋合理,课程形式多样,内容日益丰富,初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教学运行机制。2003年开始,学院在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上推出了教考分离制度,今年开始实施专业术科会考制度。学院根据社会需求,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充分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和实用性,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有了根本的保证,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学院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与科研工作成效显著。教师中,有获国家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称号1人;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称号2人;浙江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1人;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浙江省教育厅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浙江省教坛新秀1人;学校师德标兵1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1人;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3人;3名教师先后被学校评为校级“教学十佳”。学院曾经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获浙江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等。学生中,有获浙江省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与非体育专业同场竞技);全国空手道锦标赛单项亚军、团体第七名;省大学生运动会单项冠军(破省大学生同组别最高记录)、道德风尚奖等。
 
理论与术科并举推进
 
       人才培养是办学特色形成的落脚点。体育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需求,引导学生发展。为塑造学生核心竞争力,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学院坚持理论与术科齐头并进,不可偏废,共同提高。
       学院继续重视基础专业理论教学,不断汲取专家提供的前沿学科知识、当今学科与社会发展趋势,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并让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学科研究工作中学习与运用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
       本着加强学生平常专业技术技能训练的宗旨,学院又开展专项整治,适时推出《体育学院术科会考制度》,严把考核关,促进学生专业术科的练习与训练;以学科竞赛与专业技能大赛为抓手,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实实在在地形成体育学院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经常性“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与手段,使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磨砺自身综合技能,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
       人才培养特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品,体育学院将从教学管理、教学实践、科学研究等领域全方位积累成果,其落脚点是为社会输送思想过硬、基础扎实、专业合格、特色鲜明的应用性人才。
 
科研与服务互动共赢
 
       学科专业是办学特色形成的集中体现。体育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课程建设工作的发展,促进教学、训练、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认真落实教师“人人进学科、个个有方向”工作,为教师提供科学研究平台,真正做到人人成为体育学院学科建设的生力军。
       积极为湖州地方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与智力服务,是体育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形成特色,紧密与湖州地方体育文化、体育市场融合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体育学院在过去跟地方合作进行“南太湖体育旅游”、“湖州体教结合实证研究”等项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沟通地方体育与教育部门,利用学院专业人才聚集、研究资源相对充足的优势,已着手启动了“各类人员体质健康测试与改进咨询”、“湖州市极限之都品牌打造与完善”等科研项目,力求在服务地方中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特色,打响品牌,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近三年来,学院共获得多项省级、校级教改立项课题,多项校级精品课程和教学成果奖,出版教材、参编教材5部。任课教师发表科研论文138篇,其中一级期刊10篇,二级核心期刊28篇,人均3.8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11项,市厅级、校级课题19项。学院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先后成为校级重点学科、校级优势特色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