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大一新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90后”大学生占了不小的比例。贴着“90后”标签的他们入校后,首先面临的是学会独立。昨晚,记者走进新生寝室,跟“90后”新生们分享了师院第一天的生活。
“90后”新生林珍珍虽然来自遥远的山东,可她是一个人来校报到的。记者见到她时正在整理床铺,当问到一个人来学校报到会不会害怕时,林珍珍笑了笑说:“从初中到高中我一直住校,所以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独立外出。父母给我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她还说,从山东乘汽车到湖州,看到这里花美树多,感受到了浓浓的江南气息。来自北方的她虽然吃惯了面食,但对学校食堂的饭菜觉得较合胃口。来到这个新的环境,林珍珍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
来自温州的项晓军是人文学院新生,生于1991年10月,也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她说这是第一次住校,床铺、被褥、衣物都是在叔叔的帮助下整理好的。“我让叔叔先回去了,这样他晚上就能到家。”她稚嫩的脸上写满了懂事。和项晓军一样,很多新生都表示能照顾好自己、学会独立生活。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生周绩慧来自浙江嘉兴,同样是位“90后”。第一次来湖州的她坐在迎新大巴上,感觉这个城市分外亲切。“一下车迎面而来的是学长学姐们热情的招呼。学长帮我提箱子,学姐带我去买生活用品,为我介绍校园和湖州。”面对这一群热情的学长学姐,对第一次离家的她来说,心里的不安和陌生一下子就消散了。
“90后”新生,人们曾带着质疑的目光来审视他们。可他们在入学第一天表现出来的勇气、懂事与乐观,有理由让家长和师长们放心。面对新环境、新生活,相信他们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