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93]生命科学学院:五大工程激发科学发展生命力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09-03-30
    生命科学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6名,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总数的54%,博士19人,硕士17人,博硕士占78%。在二级学院中,生科院是师资力量较强的一个学院。
 
    “但我们的人才优势却没有在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上充分显现出来。目前,生命科学学院还没有省级重点学科,就连省级重点专业都没有。虽然我们有几条线工作都不错,甚至年年拿学校的单项奖,但学科是学院的心脏,这颗心脏不强大起来,我们生命科学学院的生命就缺乏了强劲活力。”学院领导班子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学院的病根所在,其实这不光是领导班子的诊断,广大教师也都看到了学院发展中的“瓶颈”。
 
立题:班子先学先用 确立发展课题
 
    学期伊始,学校即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院领导班子已敏锐地嗅觉到,乘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让领导班子带头学、让广大党员跟进学,来进一步推动学院改革,学院的发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学校总体部署和学院党总支具体安排,学院领导班子坐下身、静下心先学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学院改革发展。
 
    在学习会上,学院领导班子开始集体思考涉及学院科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学院中长期发展目标怎么定位才符合学院实际、有利于科学发展,怎样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怎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怎样推进二级管理良性运行……在多次研讨后,领导班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确立了发展课题:生命科学学院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做强做精生物学学科、凝炼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艰巨任务。
 
出题:制定实施方案 提出九大问题
 
    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要看下一步怎么把全院师生员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学院科学发展目标上来。在讨论制定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过程中,学院领导班子开始逐点分析影响学院发展的主要因素,认真反思制约学院发展的根本原因,高度统一做强做精生物学学科的努力目标,并深入讨论了学院未来三年的发展思路。
 
    围绕学校“深化改革抓质量、科学发展创特色”这一实践载体,根据学院实际,经过多次讨论调研和征求意见,生命科学学院以“整合学科资源,推进特色发展”这一实践载体为切入点,制定了学院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重点提出了九个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一是谋划学院发展规划问题。进一步明确学院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特色。二是加大学科建设问题。以生物一级学科建设为重点,整合学科资源,组建以学科和课程为主体的教科研创新团队。三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问题。进一步培育课程品牌,抓好学生科研、学科竞赛、考研、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指导等主要环节。四是增强服务地方能力问题。建立、培育精品科研团队,争取主持或参与湖州生物医药平台的组建。五是落实校院二级管理问题。制定学院岗位绩效考核和分配方案,以量定岗,以业评绩。六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开展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服务网络。七是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加大博士的培养引进力度,培育重点学科方向带头人。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与激励政策制度,加快完成学院师资队伍的梯度建设。八是加强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问题。开展基层组织考核和党支部凝聚力工程,抓好院系两级干部队伍建设。九是解决师生关心的热点问题。
 
破题:实施五大工程 破解发展难题
 
    怎样破解这些难题,生命科学学院明确提出要从师资、管理、教学、资源、就业五个方面入手,确定了博士人才提升、干部管理能力建设、教学质量品牌建设、实验室资源整合和科学管理、就业促进等五大工程,每个工程都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来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
 
    博士人才提升工程:学院要发展,人才是根本。根据学校第三次人才工作会议要求,生命科学学院决定以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建设为抓手,以博士队伍建设为重点,在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中开展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要求博士学位教师每个月互听一次课,每学年开一次公开课,每学年作一次学术交流报告,向大学生作一次“硕博论坛”科普讲座,每年申报一个科研或科技项目等。通过调整上课模式,建立教学、科研时段轮换制度,加强学院督导听课力度,定期组织专家指导课题申报等,多途径提高博士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干部管理能力建设工程:二级管理体制一推进,对学院干部的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造就一支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学院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学院提出实施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建设工程,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总要求,开展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廉正五个建设,通过中层干部竞聘制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院务公开制度的建立,做到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
 
    教学质量品牌建设工程: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生命科学学院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总目标,推行“两评选,一加强”,即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开展评选院级“教学能手”和“我最喜爱的老师”活动;调整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机构,加强教学督导工作。通过调整教师评教成绩比例结构,制定教学岗位考核办法,组织学科竞赛等工作,实现对教学质量的监控,确保常规教学正常运行。
 
    实验室资源整合和科学管理工程: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学院推出的实验室资源整合和科学管理工程,以科研团队建设为中心,做到“三化一整合”:对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实现管理科学化、考核规范化、培训专业化,由“对人管理”向“制度管理”转变;资源整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才资源整合,二是实验室资源整合,将教师和教辅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学科教研室”,将分散的实验室和研究室整合成“团队研究所”,通过调整部分实验室的位置和用途,加强实验员与教师的交流融合,结合科研与学科建设等途径,培养和组建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创新团队。
 
    就业促进工程:几年来,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就业率一直较高,但在目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要守住以往较高的就业率已非易事。在学院推出的就业促进工程中明确提出,要全力做好毕业班就业服务工作,如掌握好毕业生个人手机、家庭电话、个人电子邮箱和QQ等联系方式,畅通就业信息沟通渠道;要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如跟踪毕业生求职就业过程,建立起与用人单位的良好伙伴关系,加强与人才服务单位的联系等,建立起杭嘉湖地区就业单位信息库和良好的就业奖励制度,营造早就业早便利的氛围;要做好学生考研服务工作;要完善学科竞赛、科研、实验、见习、实习、实践等体系,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命科学学院的学习实践活动其实是一个边学习、边调研、边整改的过程,五大工程是学院通过学习调研之后形成的整改措施,也是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体现,目前还在边实施边完善的过程当中,那么教师们有什么切身体会呢?
 
    学院建立了教学、科研时段轮换制度,通过与教务处沟通,把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授课时间集中安排在一个学期,另一个学期安排高访等重点开展科研工作,既保证授课的质和量,又保证了教师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教师普遍感到实行教学、科研时段轮换制度,更能集中精力做事,不仅工作效率有提高,教学科研质量更能保证。以前实验员实行坐班制,经常出现实验员一大早赶来上班却根本没实验任务,而教师想利用休息时间搞科研实验室却不开放的矛盾。实验员实行弹性工作制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教师晚上或休息日也能到实验室做实验搞研究。一个小小的制度设计,表面上看只是解开了教师科研工作时间、场所安排难的问题,更深层次是对学院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服务地方水平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