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216]外国语学院成长咨询室里的成长故事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09-05-07
    刚刚开完考研动员会,一位日语系大三女生走进了学院成长咨询室。“张老师,我想考研,方向是涉外旅游,准备读完研后到旅游公司工作两三年再自己创业,你说行吗?我现在选哪所学校报考比较好?”面对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咨询室张岳老师,女生大胆说出了自己的烦恼。
 
    “你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是一件好事,我们先来看看你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再来分析一下这一目标的把握度和可行性好不好?”张老师了解了女生的学习成绩、能力素质和发展心态后,从目前日语专业就业形势说起,和她一起探讨了旅游行业对研究生的需求度、旅游行业学历重要还是经历重要,最后建议她结合自身条件分析一下考研的把握度。“你回去上网搜索一下相关信息,如果考研可行,我再推荐专业老师指导你选择报考的学校。”听了张老师的分析,女生茅塞顿开。
 
    类似这样的个性化、引导式咨询,在外国语学院成长咨询室里经常能遇到。而成长咨询室的成立,直接来源于学院坚持了几年的成长指导日,根源却是学院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成长指导日是新生始业教育中的一个环节,主要针对新生开设,是一种引导新生适应高中到大学的转型教育,以座谈会、班会等形式开展,由学院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和新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解除新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困惑,明确学习计划和发展方向。
 
    “但大学四年,不同阶段学生有不同的思想特点、发展需要,也就有了不同的成长烦恼。一天的成长指导日解决不了不同阶段学生的困惑,一次活动也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所以学院决定把成长指导日日常化,建立了成长咨询室,以一种常态的机制指导学生成长成才,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实现与学生相伴成长。”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沈敏华介绍说。
 
    学院把学生工作办公室拓展为“成长咨询室”,作为固定的咨询场所,主要由辅导员和副书记轮流开展咨询工作。成长咨询室里的成长故事很多,在成长咨询日志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大四的外省男生,学习成绩不好,连专四考试都没通过,应聘书上一张像样的证书都没有,应聘了很多次都没戏,有点灰心。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成长咨询室,问老师该怎么办。针对他学习成绩差但沟通能力强的特点,日志上,老师给他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成绩不理想,这证明他以前努力不够,接下来要改变这种态度;二是这种现状无法弥补也无法改变,只有转变择业策略,选择一些相对学习成绩要求不高但非常注重沟通能力的业务型企业。在日志的信息反馈一栏里记录着:学院为他选择了几家企业,前几天,这位男生到杭州面试,已经有了初步意向。
 
    日志里还记录了这样一位男生,他对体育、文艺都比较感兴趣,组织能力也比较强,一个学期下来,班级、学院的各类文体活动一次不落,功课却落下了,期末考试不太理想,他问老师在能力锻练和学习成绩上该怎么取舍。老师建议他能力锻炼要有选择性,一是补强自己弱的一面,二是发挥自己特长,但关键在于两者都要有侧重甚至有先后,要把能力锻炼贯穿在大学四年中,而不是集中在一年里。相反,专业学习要一以贯之,不能有丝毫放松。日志的信息反馈一栏里有这样一段记录:该生现主要侧重青年志愿者的组织工作,在自修教室学习时间增加,时间和精力得到保证。
 
    为了方便学生咨询,外国语学院还开通了成长咨询网、求职QQ群等,以大学生熟悉的网络方式开展指导,开辟了“成长困惑”、“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板块,从原来较多关注心理疾患、学习计划拓展转为关注个性成长和专业成才,使指导的内涵更丰富、方法更个性化。“我们想完善工作制度,让班主任、教学副院长也参与到咨询工作中来。”沈敏华提出了她的进一步设想。
 
    从成长指导日到成长咨询室再到成长咨询网,外国语学院在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引领下,创新机制、优化服务、个性指导,把“与大学生相伴成长”的观念融入到学院的教育管理和学生工作中,解开大学生成长的烦恼,让校园真正成为大学生们的成长乐园、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