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很好,请大家放心。”
在我们想尽办法抚慰灾区学生心灵的同时,他们的这句话,实实在在地抚慰了我们每一个人。
“我是一名来自地震灾区的大学生。我能上大学,多亏了社会的热心捐助。这一年来,学校学院的热切关怀,老师同学的热心相助,让我感到无比温暖。我现在能力有限,无法回报社会、学校和大家对我的帮助,只想借助这个机会,鞠一个躬,向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说声‘谢谢’。”在湖州师院理学院第四届感恩月活动开幕式上,来自甘肃陇南地震重灾区的李娜向师生们表达了一份感恩的心。

地震过后,李娜开始了最艰难的复习备考,因为余震不断,她和其他考生们只能住在学校外的帐篷里。当时天气很热,帐篷内的温度更高,他们就这样度过了艰难的两个月。“但最终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却没法高兴起来,一场地震,我的家震塌了,什么也没留下,父母已经没办法再供我上学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娜心情沉重,“生病的妈妈一直在治疗,爸爸也在工作和重建房屋时伤了腿和手,住院开刀了好几次。”上天给她关上一扇门,同时也给她开启了一扇窗。在学校助学金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李娜带着希望挥别家乡,坐上了前往湖州的列车。
刚来学校的时候,甚至只要椅子一摇晃李娜都会害怕是不是地震了,但是她的恐惧慢慢从学校和身边同学的关怀中消失了。李娜说,学校和社会给予她的不仅仅是金钱的资助,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抚慰。“我除了说感谢之外,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优异成绩报答他们。”
每天早上7:00,小马都会准时来到教室自习,这个来自甘肃陇南的男生有着自己的目标与追求。“因为地震,去年我推迟了一个月参加高考。现在,我只想安心学习,为考研早做准备,把考研当作第二次高考,弥补去年留下的遗憾。”在规划自己未来时,小马显得十分自信,也十分坦然。
来到山水清丽的湖州,小马便爱上了这个地方。“湖州很美,学校的环境很好,学习氛围也很浓,特别是这里的人都很好,给了我们很多关心。”去年,浙江省教育厅给他们灾区学生发放了补贴,湖州慈善总会等机构给予了他们很多关爱,学校也开展了不少帮困助学活动。“从小生活平静如水,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我第一次感到灾难就在我们身边。一年过后,家里的房子已在政府的帮助下重建起来,生活也慢慢恢复。我不断说服自己要坚强,要乐观,没事的时候就看看励志电影来鼓励自己,现在心中的恐惧与阴影也早已消散。我现在很好,请大家放心。”这位外表看似秀气的男生在这场地震中变得更加坚强。
商学院的刘杰同学来自甘肃天水灾区。作为灾区学生,他刚来学校时,还带着重重忧虑,生怕东部发达地区的同学看不起自己,生怕自己一直背负“灾区学生”的名号。然而,大学近一年的学习与生活彻底打消了他的疑虑,他说:“班里同学都很友好,知道我是从灾区来的,给我更多的是关心。”
回忆起一年来在学校的点点滴滴,他感受最深的还是学校与社会的关心和资助:“学校在开学初便给我们每位灾区同学发放了生活补助费,并为我们提供心理帮助;节假日,学校领导还带着水果、糕点来看望我们,询问学习、生活情况,让我们在湖州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这里学习、生活很安心。”
进入大学后,刘杰更加用心学习。他认为,现实是残酷而真实的,应该拿出男孩子应有的勇气、毅力与斗志,放下心中包袱,勇敢面对生活,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学习之余,刘杰还利用节假日在校外做兼职来补贴生活费。他向记者透露,自己一方面想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想通过兼职积累经验,为将来就业或创业做好准备。
一年前,面对家乡受灾,房屋倒塌的噩耗,他毅然在赈灾过程中慷慨解囊,捐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一年后,我们再一次走进信息与工程学院王强同学的灾后生活。
“相比之前的一片废墟,如今的家乡,无论是公司、厂房,还是水利设施等都已恢复正常。在政府的资助下,住宅房屋也都处于在建过程中。虽然现在的生活与灾前相比还拮据很多,但都恢复了农业生产,工人们也开始正常工作了。”王强欣慰地说。

灾后,来自各界的鼓励和支持让他有了信心,学会了积极面对。他还清晰地记得他班上一位来自陕西的同学从并不宽裕的生活费中省出了一部分,希望能够帮助他。这位同学本身家庭条件并不富裕,而且家乡也受到了地震的波及,为此王强拒绝了他好多次,但他还是硬把钱塞到了王强手上。“虽然钱不多,但是他带给我更多的却是信心和安慰。”
“为了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我高中的同学和学弟学妹们策划组织了几项活动。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样一个帖子——地震一年后,我们该做些什么?”远离家乡的王强一直关注着身在蜀地的同学、朋友们的动态,“虽然我不能到现场参加,但要我出力的时候,我义不容辞。”这一年,王强收获了很多:感动、安慰、乐观、团结和心存感激。
文学院一名白族姑娘张英菊来自四川西昌。地震让张英菊在高考志愿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专业。“我们那里有一位老师就是在地震中为了保护孩子而牺牲的,这位伟大的老师让我下决心报考师范院校,毕业后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出力!”。
(学生记者:赵红 潘莹莹 陈娟 包晓琪 徐笑 郑美玲 文中照片由冯汉江教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