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289]理学院:扬师资优势 强学生素质 创品牌学院

来源:党委宣传部 理学院 发布日期:2009-06-05
    格物致知,立业修身。这一箴言不仅是对个体发展的关照,作为理学院的院铭,也是对一个学院发展的度量。
 
    在我校的4个省级重点学科中,理学院占了一半,其中基础数学学科在包括清华、北大等名校在内仍排名全国40多位,尤其是 “多复变函数论”研究方向拥有刘太顺和胡璋剑两位著名专家,这一研究群体已成为国内少数的几大研究群体之一,并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理论物学科的原子核理论、光学研究方向和凝聚态物理与计算物理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方法有鲜明的特色,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通过打造学科团队、凝练学科方向、加强科学研究、扩大学术交流、联合培养研究生五项措施,理学院学科竞争力日益增强,走出了一条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科学发展之路。
 
    在学科强院的聚光灯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光束相对较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理学院领导班子深入调研,通过专家研讨、专题调查、企业寻访、学生座谈等多种形式,广纳箴言,共解人才培养难题。
 
 
人才培养立足点:把师资优势用足
 
    理学院现有教授15名、副教授22名、博士17名、在读博士7名,浙江省钱江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3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5项。先后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1100多篇,有110多篇文章被SCI收录。
 
    在强劲的师资力量推动下,理学院教学成果斐然: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 、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优秀教师3名,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理学院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逐步创出品牌。
 
 
人才培养着力点:把理学人才育精
 
    在学校申报硕士点的过程中,理学院领先一步启动了研究生培养计划,与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联合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其中刘太顺教授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科负责人已独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9名,有一些毕业生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和重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有多名本科生考取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物理专业已有本科生被国外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一所现代大学,得大楼易,得大师难;得一二大师易,得百家之师难。对于湖州师院这样这所地方院校而言,得大师更是难上加难。
 
    名师大家引导学生专业思想。我们的学生非常羡慕北大、清华的学子,因为他们可以经常接触名师大家。理学院非常重视名师大家对学生专业思想、人才观念的影响力,邀请了国内外院士和专家来校讲学,满足师生这一愿望,逐步成为学院的学术文化特色,2008年获得学校校园文化创新奖。近几年来,郝柏林等院士来访有10多人次,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学近100人次,活跃了校园文化,营造了优良学风,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学术交流营造专业成才氛围。近五年来,学院共主办或承办各类国内外学术会议11次,理论物理学科和基础数学学科几乎每年主办一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不定期邀请院士等著名专家、学者来为师生做报告或开展学术交流。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到国内外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访问或交流。基础数学学科还根据四个不同方向建立了讨论班,定期进行学术报告和研讨,使一批青年教师在科研上脱颖而出;每年还招收一到两名校外访问学者,使日常学术交流活动更加频繁,学术氛围更加浓厚。
 
    学科建设带动学生科研能力。理学院鼓励学生加盟教师科研团队,组织了学生的学术研讨班,参与到学科建设的梯队中来。学生科研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省科技创新项目和省新苗人才计划列学校前茅。学生聆听院士学术报告,参加学术交流,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科研能力,成为学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
 
    学科竞赛促进学生专业成才。学院非常重视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积极举办全校性的数学建模竞赛、高等数学竞赛、师范类学生的教师基本技能竞赛、大学物理实验技能竞赛,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高等数学竞赛、省大学物理实验技能竞赛和省教师基本技能竞赛等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学科竞赛培训,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党团活动服务学生成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班风促学风。加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以学生党建促进学风建设。将学习态度视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考核内容,使全体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学院以“完成学业、实现就业”为宗旨,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学术文化活动,培养其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大力开展各类科技、技能、才艺、文体等竞赛和实践活动,丰富与活跃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点:把品牌学院做强
 
    通过学习和调研,理学院的内涵建设将以硕士申报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推动科研工作上层次。以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为基础,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的建设,加强非师范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良好的师资条件为平台,化科研强势为教学优势,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学院具体实施以申硕为抓手,着力建设数学和物理学两个省重点学科,积极申报A类重点学科。以人才为核心,加强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博士培养,组织申报省“151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形成若干个在省内有影响的创新团队。以教学为中心,建设好数学与应用数学国家特色专业、物理学省级重点专业、国家精品课程、省精品课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将师资优势转化为学生素质优势,形成专业和教学特色、学生培养的品牌。以学生为基础,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应用能力,加强学生学习的引导和管理,加强科技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加强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生培养的品牌特色。以服务为契机,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等的沟通和联系,加强科技、产业发展、企业等部门沟通和联系,掌握和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及趋势,修正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加强服务地方、服务企业、服务教育的深度、广度,形成教学、科研、服务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要抓好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很关键。理学院主要采取规范常规教学、强化师德教育、加强教学研究的措施,要求每一位教师三年内发表教学研究论文一篇、指导学生发表论文一篇、指导学生科研项目或实验室开放项目一个,每个教师都参与学生的技能训练、指导学生考研和学生就业。到2011年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篇以上,指导学生发表论文30篇以上,指导学生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开放项目总数90个以上。
 
    理学院还加强调研和调查,加强与政府、学校、企业的联系,根据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目标和计划,制定学生的师能训练、科技创新训练、就业指导计划和考核评价方法。
 
    学院的持续发展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学院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素质培养和发展的基础。理学院将根据学校的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师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鼓励青年教师读博、申请各类课题和项目、参加各类学术和教学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