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近五年学生就业率位于省内本科院校前列,居于我校学生就业率榜首的,近三年都是信息与工程学院,平均就业率达到了98.84%,有的专业就业率为100%。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就业“常胜将军”的信息与工程学院却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正在悄悄进行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寻找优秀毕业生成才共同点
“我们的就业率很高,但只有不到10%的学生在大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就业,还有10%的学生感到就业存在困难,大部分学生流向中小企业。”刚刚接手学生就业工作的辅导员赵磊认为数量能体现就业水平,却不能说明全部问题。
“就业的数量和质量是一所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外在表现,只有两者都达到一定高度,才能证明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确实不错。”在信息与工程学院领导班子眼里,人才培养质量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已刻不容缓。为此,学院对工作单位好、工资待遇高的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往往在大学里就开始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并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两年的毕业生中,由计算机系王智群、陈宁宇等老师指导参加ACM竞赛的学生,郑修一、沈张果等老师指导参加技术类电子商务竞赛的学生,电子系胡文军和李英辉等老师指导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做项目的意识和能力就比别的同学要强。其他毕业生多多少少都参加过电子商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机器人设计大赛、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还有的学生参加了教师校内外的一些科研项目。去年,电子系的成新民老师与上海航天局806研究所签定了一个121万元的合作项目,他带了4位青年教师和2名优秀学生一起研发,项目还没结束,2名毕业生全部留在了研究所工作。计算机系青年教师肖浩为湖州一互联网企业开发娱乐平台获横向资助20万元,就一口气带了8名学生参与项目研发。也有的学生在校园网、先锋网等网站长期经受锻炼,独立设计制作和维护网站,纪委监察审计处网站和艺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网站都由信息与工程学院学生建设和开发。
大学里学什么、怎么学?在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前期调研中,信息与工程学院从优秀毕业生成才路径中找到了共同点,提出要为每位大学生设计一条学习线路的设想,让他们沿着这条线路学习,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这种学习线路的图示形式就是“大学生成才路线图”。
设计大学生成长成才路线图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沿着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步行。第一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有多远,只是跟着向导走,越往后他们的情绪越低;第二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段,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估摸着路程走,大家走的疲惫不堪,没有动力;第三组人不仅知道村庄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里都有一块里程碑,人们每缩短一公里便有一小阵的快乐,情绪一直很高涨,最终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这是信息与工程学院分专业制定“大学生成才路线图”的实验依据。“当学生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方向与目标相距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维持和加强。我们制定成才路线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确目标定位,清楚学习路径,知道个人坐标,让每位学生沿着成才路线都能走向成功。”为此,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信息与工程学院组织开展了学风建设月,通过专项成才教育活动,分专业制定“大学生成才路线图”。路线图的起点是新生拿到入学通知书那一刻,路径是大学四年,终点是学生顺利毕业成功就业。
5月份以来,学院相继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学生工作研讨会、各班主题班会、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专题宣讲、各系师生对话交流会、实践基地负责人座谈会等,围绕制定“大学生成才路线图”,从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实践教学、学风建设等多个层面入手,展开了一场大学生成长成才大讨论。
“女生的动手能力一般都比男生差,我们机械专业女生的就业方向在哪里?”“我们电子专业的实习是怎样安排的?”“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异常突出,许多学生对未来感到困惑和迷茫,在师生对话交流会上学生们提出的问题,道出了他们心里对成才的焦虑与渴望。
在这些座谈、研讨活动中,随着师生之间交流不断深入,同学们对学院为他们制定的大学生成才路线图认同感越来越强。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才渴望也让成才路线越来越清晰,逐渐细化到教育教学路线的每一步。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新机制
信息与工程学院分专业制定的“大学生成才路线图”,核心内容是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于一体,方法是将理论教学、技能训练、素质提高在大学四年中进行个性化合理安排,目标是培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大学生成才路线图”中,各系按专业明确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确定核心课程和课时,专业的各个方向及方向课程、课时,本专业的公共课程、学时。路线图不仅让每位学生一入学就明确自己大学四年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内容和要求,就是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成才路线图上找到自己的学习坐标,知道要学习什么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怎样学习等。为此,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信息与工程学院取消了教研室,设立了课程组,每个课程组包括了围绕同一个目标的若干门课程;每门课程和专业下每个模块方向设置A角为负责人,若干B角协同A角确定实施方案;成立毕业设计、实习、就业一体化导师组,每个导师组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组长,再有不同能力的3~5位老师协助组长一起完成学生的毕业设计、实习和就业工作。
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上,信息与工程学院专门成立了师生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组建各类师生科技创新创业团队,让学生在校期间就由教师带着做项目,还通过一系列竞赛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习见习基地,引进企业讲师,完善专业课程设置。
信息与工程学院在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中重视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的综合教育,在核心课程调整同时,既增加了科技论文写作、文献检索等内容,还增加了素质拓展、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礼仪与公关等内容,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成才路线图的制定为契机,信息与工程学院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着力提高学生管理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了积极良好的大环境,还通过班级状态数据统计与公示、建立年级班主任工作组等办法来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在全体师生和企业的共同参与下,信息与工程学院正在制定《课程组设置与管理办法》、《毕业设计、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导师组工作机制》、《班级状数据统计与公示办法》、《师生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机制建设为大学生成才路线图的实施提供保障,真正体现了“学生素质综合化,培养方案个性化,工程实践全程化,成才途径多样化”的办学特点。
据悉,计算机系的大学生成才路线图已初步完成,另两个系的路线图正在进一步完善中。“我感觉到了学院对我们专业学习和成才的充分重视,内心很激动,学习起来也更加有动力了。”“相信在路线图的指引下,我们都能够过完充实的四年大学生活。”060824班的几位同学在成才路线图前充满了信心。“路线图的制定和实施会加强我们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去学,教师有意识地去教,教学的效果会更加突出。”教师们也对成才路线图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