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我来到浙江师范学院湖州分校(湖州师范学院前身),是湖州师院培养成长起来的一名普通教师。30多年来,是师院给了我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是师院的领导和老师给了我许多关心和帮助。”

在昨天举行的教师节表彰庆祝大会上,刚刚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的王荣德老师向全校教师们讲述了他的从教历程:1972年5月,他刚刚当上一名民办教师,通过几年的努力成为一名初中校长。他留校的第一份工作是学生工作辅导员,后曾担任过物理科党支部副书记、数学系党总支书记和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在这37年里,他一直孜孜不倦地耕耘在教育事业上,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为人师表。
1983年开始,作为首批德育教师之一的王荣德老师,先后为全校250多个班级10000多名学生系统讲授《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师职业道德》、《思想政治教育学》等课程。在科研上,他还获得过全国师范院校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等一系列奖项,主编的《教师道德教育教程》,被浙江省教育厅采纳,指定为“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推荐用书。
王荣德老师提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成才为主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他认为,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学习,做终身学习的模范。曾经多年从事过辅导员工作的他还经常告诫新老辅导员: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切中正肯地去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而非简单地宣教;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要注重真正对学生有益的特色项目建设;辅导员工作更多的是责任,要从学生成才上下功夫,注意学生的人格塑造,要从长远看待学生。
他还积极探索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注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个中心,他坚持组织教师深入学生寝室座谈,开设大学生成长成才系列讲座。他还组织并指导学生考研,五年来有46人考上研究生。他还坚持在大学生中实施导师制,三年来他担任20多位学生导师,并对大学生就业提出“内强素质,外拓空间,巧用资源”的新思路。同时,他还提出“三主五结合”教育新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育人与成才相结合、思想教育与人格塑造相结合”。这些教育理念不断实践创新,并取得明显效果。
在几十年里,他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受到学生的好评:“虽然学习的生涯那么短暂,但王老师的教诲使我终生受益!”王荣德老师也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曾数次应邀到宁波大学、嘉兴学院作专题报告和经验介绍。
30多年来,他先后获得浙江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湖州市第四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湖州市优秀教师、湖州市"十佳"社科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的事迹还被《浙江教育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湖州日报》等报道。
面对这些荣誉,一向朴实的王荣德老师却看得很淡,反而对教育工作有着严谨的态度:“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这也将激励着师院的广大教职工在教育工作上不断奋进。
(记者 邓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