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6日,浙江文明网以《湖州师院:让“雷锋”住进学校》为题,报道了我校师生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全文如下:
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也是毛主席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湖州师院启动了2012年“3•5”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期间,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纳税服务志愿者队伍,省财政厅厅长、地税局局长钱巨炎出席成立仪式,150余名纳税服务志愿者将会把税法知识宣传带入校园、深入社区,更好地为普法工作服务。学校组织了百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代表参加湖州市2012年“雷锋精神你我传承,幸福湖州从我做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文学院郑晓婕同学代表湖州大学生志愿者做活动倡议发言,求真学院基础部青年志愿者服务分站获“2011年度湖州市优秀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4名同学获“2011年度湖州市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学校还开展了大学生文明使者“节约•整洁型”校园建设专项行动、大学生文明使者“温暖关爱行”志愿服务进社区专项行动等活动,将学雷锋常态化。
与此同时,各二级学院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志愿者资源制定详细而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园内外掀起“寻雷锋、学雷锋、做雷锋”的热潮。
商学院各班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以演讲、辩论赛等形式开展“在当代市场经济下,我们该如何继承雷锋精神”的主题班会,将雷锋精神赋予了新时代内涵。社会发展学院的志愿者们来到湖州市长途汽车总站为公共汽车打扫卫生,并分发和张贴学习雷锋精神的倡议书。体育学院的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事业单位等,进一步拓宽全民健身普及面。文学院先后组织开展了观看雷锋影像资料、前往社区和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后庄小学支教、学雷锋手抄报等系列活动。外国语学院志愿者通过开展“雷锋精神传百家,捐衣收物靠大家”的献爱心活动,给四川阿坝州的贫困孩子邮寄衣物和学习用品。信息与工程学院则组织志愿者走进幼儿园,帮助一个个“小天使”穿衣梳头、叠被子,陪伴他们做游戏。医学院阳光医疗服务团的志愿者来到湖城碧浪湖老年公寓,为百余名老人进行血压测量、身体护理以及健康宣教活动。求真学院基础部通过社会实践、讲座指导、论坛思辨等形式进一步将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并随同康山派出所民警分别走访了双塘托老所及红丰社区。一些学院还纷纷开展“雷锋精神价值观”探讨等活动。
此外,湖州师院的校报记者们还深入师生当中,寻访我们身边的“雷锋”,倾听师生心目中的“雷锋”精神。
小爱汇大爱 “雷锋”在身边
“做好事不留名”是雷锋精神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近期,文学院沈冬梅同学在湖州爱山广场拾得钱包一个,包内有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身份物品。沈同学根据钱包内的相关信息,猜测失主应该是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随后她来到该校保卫科,通过一番辗转联系,终于找到了心急如焚的失主。文学院辅导员告诉记者,整个过程沈同学始终都不肯说出自己的名字,直到后来因为相关规章要求签字,她才不得不透露姓名。
信息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石荣晖同学也为我们完美地诠释了雷锋精神。不久前,石荣晖同学在吃完夜宵回宿舍的途中,捡到一只三星手机。“捡到的时候手机上有3个未接来电,于是马上就回拨过去了。”石同学腼腆地说。后来他得知,手机的失主是东校区小吃街快餐店的老板。“他拿回手机后对我十分感激,执意要给我感谢金,经过我的一再推脱他才放弃。其实,在帮助人的时候我就享受到了一种快乐与满足,这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石同学不仅拾金不昧,还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为红十字会献血。他表示会继续干些能帮助别人的事,因为这让他觉得很开心。
“雷锋既然是一种精神,那必定不会存在过期的问题。”广告协会会长刘伟这样说道,“我社已连续开办校际涂鸦大赛,迄今已经第四届。从第三届开始,我们将主题深化为‘画笔点亮心灵,给自闭症孩子送去一份温暖’,将涂鸦的获奖作品作为礼物送给扬帆康健园的孩子们。”在本年度的学雷锋活动月中,广告协会还将开展做雷锋、奉献爱之“春天里的夕阳”行动与刻忆毕业、后庄小学留念“关照”计划等活动。对于两个新设想,刘同学解释说:“雷锋常说‘这是我应该做到。’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喊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的口号,把‘学雷锋’上升到‘做雷锋’,这才是最重要的。 ”
大爱成永恒 精神新诠释
49年来,每年春天都会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但不同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不同的含义:60年代的“真善美”,70年代的“爱憎分明”,80年代的“钉子精神”以及90年代的“爱岗敬业”……那么今天的雷锋精神又有什么样的新诠释呢?
“小”是外国语学院日语外教西村老师的关键词:“我觉得雷锋精神就是在我们身边,随手拾起路边的垃圾,主动让座……这一件件小事就是雷锋精神的体现。”西村老师解释道,雷锋精神不是口头说说的,而应该作为一种态度融入到生活细节中。“雷锋精神无论什么时代都该有,并且要一直一直传承下去”。这是西村老师对雷锋精神的期盼。
菲律宾外教Len老师表示,雷锋是没有国界的,菲律宾也有“雷锋精神”,只是不叫“雷锋”这个名字。“‘雷锋’只是一个代称,只要我们心中有雷锋,并且将这份热心化为实际行动,哪里就会有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
“雷锋精神是一种生活状态。”来自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洪家男同学这样阐述心中的雷锋精神,“学雷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它求的是内心的安稳。”在洪同学看来,现今很多城市到处鼓吹雷锋精神,使雷锋精神变成了一个品牌,这实在是违背了雷锋精神的本质。“无愧无悔无求报,有心有意有坚持。”是教师教育学院吴晓霜同学对雷锋精神的概括。吴同学在生活中常常乐于助人,她帮助的不仅有周围的同学还有校外的孤寡老人。“每个人都会有老的时候,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身边能帮助的人,其实很简单。”吴同学笑着说。
医学院的忻苗同学认为,新形势下的学雷锋,应该将传统的雷锋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护理学专业的她还对如何学雷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把点断式随机性的志愿者行动,延展为长期定点型的志愿者医疗服务。从原来简单的进社区义诊发放药品,到长期为家庭困难群众义诊,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实践更有意义。”
(通讯员:李昊)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