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6版以《破解“爱上数学”的方程——记国家级教学名师、湖州师范学院教授刘太顺》为题,报道我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刘太顺教授的教学事迹。全文如下:
| |||
| |||
■通讯员 谈铮渭 李昊 杜羽茜 在学生眼中,他有化深奥为生动的本领。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到湖州师范学院,由一名助教成长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7年来,刘太顺教授从来没有离开过他钟爱的三尺讲台,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爱上了数学课,也爱上了数学。 想不懂都难 在湖州师范学院,刘太顺教授为本科生开设“数学分析”、“复变函数”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实分析与复分析”、“多复变函数论”等课程。 “这题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刘太顺为学生讲题时的口头禅。那些深奥枯燥的数学题,在他的讲解下似乎都变得极其简单,“一眼”足矣。因此,他在学生中也就有了“一眼神功”的美誉。 “比如在讲解基础数学概念与应用背景的同时,我们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研究思想方法是怎样从原始的问题演化发展而来的。”刘太顺在谈到他的教学方法时这样说。“刘老师在讲授2的X次方这个集合符号时,与我们高中所学的二项式定理作比较,立刻就让我们理解了这个符号的合理性。这样的讲解,把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很好地衔接起来,让我感觉数学一下子就容易了,想不懂都难。”沈骄阳同学对刘教授的教学方法印象深刻。 在讲述“复变函数”的过程中,刘太顺恰到好处地使用非齐次Cauchy-Riemann方程解的存在性,简洁而又优美地处理了传统讲法难以讲述的教学难点。 为了让学生在上课时跟得上自己的思路,刘太顺坚持手写板书。“刘老师的板书写得非常好,把每个结论定理都严格标号,比如2.4.16定理,就是第二章第四节第16号定理。上课抄录他的板书,我觉得都可以出版了。迄今为止,我一直保存着本科难得的这份笔记,查阅起来比工具书还管用。”这是刘教授所教的一名学生在博客中的话。 不会迷失方向 在向研究生们讲授全纯自同构群在某点的“迷向子群”这个概念时,刘教授上课第一句话就问大家“迷向”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同学们争相回答:“就是迷失了方向。”他又接着问大家:“人如果迷失了方向会怎么办?”同学们又做出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回答,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最后,他笑眯眯地告诉大家:“一个人如果迷失了方向,首先肯定就站在原地不动了。同样的道理,迷向子群就是保持那一点不动的自同构群的子群。” “刘老师经常能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生动贴切。”他的研究生张晓飞在谈起刘太顺的课时说。 刘太顺在传授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注重加强学生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如在讲到留数计算时,除了介绍留数计算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外,还重点介绍了留数计算在数字滤波器性能分析和形状设计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研等工作的能力。 以现代讲解经典 “复变函数”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门相当成熟的学科。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面对这样一门成熟的学科,应该如何改,也成为刘太顺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他认为,任何积极的改革都不应该触动Cauchy的积分理论、Weierstrass的级数理论和Riemann的几何理论这三部分复变函数的核心内容,而是应在介绍这三部分主要内容的同时,尽可能使这门课程和现代数学更为接近。“以现代的观点讲解经典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即使对于自己编写的教材,刘太顺还要雷打不动地花上比上课多两三倍的时间备课,精心安排推导的详略、公式在黑板上的布局等,并注重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前沿科研成果。 刘太顺在讲述自己从教多年的心得时这样说道:“讲好一门数学课,需要做到几点。首先是要对于所讲授的内容在整体上融会贯通,然后有意识地调动课堂气氛。其次要善待学生,平易近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科研上有所成就,适当地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所讲授的知识在自己科研中的用途,能使学生产生自豪感,觉得将来也能从事科研工作,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