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浙江日报》7版以《太湖南岸做舞台 反哺社会成景观——湖州师范学院服务地方积极有为》为题,报道我校积极服务地方。全文如下:
太湖南岸做舞台 反哺社会成景观
——湖州师范学院服务地方积极有为
太湖南岸,一座美丽的高等学府把根深扎于此,一代代师生践行着“生于斯,长于斯,就要奉献于斯”的崇高信念。
在湖州大地,她牢固地树立为地方服务的意识,把自身的优势转换为地方的财富、人民的实惠。
在发展的新节点上,她创新机制,突出特色,尽己所能为建设“富饶、秀美、宜居、乐活”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做出贡献。
她,就是湖州师范学院,一所主动面向社会、积极服务地方的综合性本科高校。
把科技送到车间地头
“有了湖州师院的这个信息系统,公司产品合格率增加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不少。”湖州丰泰不锈钢管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伟彬再次尝到了与湖州师院产学研合作的甜头。
沈伟彬所说的信息系统全名叫“不锈钢管工业流程中关键工序的改造及其产品质量闭环管理系统”,是湖州师院信息与工程学院教师李祖欣主持的一个科技项目。“这个项目对丰泰的关键工序技术进行改造和提升,然后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做了一个闭环的管理系统,使企业的产品质量、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管理上也出效益。”李祖欣深入浅出地说道。
在湖州师院,像李祖欣这样的“一线专家”还有很多。学校组建的“8+8”重点科技服务团队和重点人文社科服务团队都习惯于“把论文写到企业去,把科研做到车间里”,在基层一线,为企业解决发展中遭遇的“瓶颈之困”,为基层单位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
2006年,湖州师院向20多家吴兴区重点骨干企业派遣20余名科技联络员;2007年组织50余名优秀教师与湖州市50余家企业结对;2008年学校组织5个二级学院10个项目组到安吉县10个乡村对接并开展科技、文化、医疗服务活动;2009年派出16个教师团队赴全市28家企业开展“科技人员结对解困项目”专项行动;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暑期“百名专家下基层”活动中,12个二级学院共150多名教师深入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科技攻关、联合开发、咨询服务、人才培训等服务。
“在这些年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学校涌现了很多经典案例。”湖州师院地方服务与合作处顾菊观处长一一详述: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康成为全国最大的药用辅料生产企业——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开出一纸“处方”,解决了聚丙烯酸树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和污水排放两大难题;信息与工程学院的老师们与当地企业合作推出的“智慧农业园信息化平台”,让吴兴区丰溢现代水产养殖场的掌门人轻松地在网上养起了鱼,鼠标点点,就能控制鱼塘的溶氧量、水温和PH值;计算机系教师刘利民与一地方企业的科技合作项目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
适应地方科技需求,充分发挥学科与人才的优势,湖州师院的教师们积极进行技术攻关与项目推广,把科技成果送到了车间地头,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师生共建美丽乡村
在湖州师院地方服务与合作处办公室里,笔者看到了一份与南浔区石淙镇签订的“镇校合作”协议书:创建一个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培养一批淡水鱼养殖能人;建立两种淡水鱼养殖模式,一个个合作项目已经进入了紧张而有序的准备阶段。
“在石淙镇花园湾村,我们已经在对个别水产养殖户进行理论培训和技术辅导,接下去将会成立规模化的培训班,培育一批水产养殖经营带头人。”叶金云是农业部岗位科学家、湖州师院水生生物学与水环境学科服务团队带头人,一有时间他就带着自己的团队往各个合作基地跑。他说,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把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不仅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还能提升农业发展层次。
学校积极承接市委、市政府等各类重点调研课题,以湖州市重大现实问题为研究方向,为市委、市政府提供资讯决策服务。历史系教师何小勤整个暑假都奔走在长兴山区、吴兴平原区和南浔菱湖渔业区,协助湖州市人口计生委开展湖州市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的调研。“回来后马上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湖州市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农业发展面临后继无人、产业化程度低等困境。”结合湖州当地情况,何小勤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多种可行的途径来化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危机。
此外,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的教师们利用专业知识多次培训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所需人才;医学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们到农村为农民义诊义检,发放药品,以医药、医技下乡的形式支援新农村建设;艺术学院的教师组成不同的团队,到农村开设农民书画讲坛、农民书画速成班,帮助农民画家提高技艺……湖州师范学院的“理论工作者们”行走在广袤的农村大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农民、服务农业。
除了教师,服务新农村的强烈责任感也同样体现在湖州师院学生的身上。
陈小琴是环渚乡卫生院塘甸村服务站的医生,两年前她从湖州师院毕业,成为了湖州市第一批农村社区医生。“经常为村民量血压,指导他们吃药,做预防感冒的宣传,农民的一句‘谢谢’让我很满足。”陈小琴的话里透着自豪。
为了让群众能在家门口看病,培养出符合群众要求的农村社区医生,2007年湖州师院率先开展农村社区医生培养试点活动,第一届就招到了130多位学生。如今,已经毕业的三届学生在湖州的各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据医学院相关老师介绍,今年,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开始增设招收本科生,全省就湖州师院和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两所院校承担本科层次社区医生培养任务。
浙江省第一个大学生义工站、湖州城市文明加油站、城市管理义工队、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旅游志愿者服务队、人民防空志愿者服务队、全民健身服务团……如今,湖州师院的志愿者遍布城乡,他们用行动经营着“志愿者”这一学校最骄傲的品牌。
“老师,这是我有史以来度过的最快乐的暑假!你们不要走好不好?”“老师,我很舍不得你们,你们教会了我们很多知识,明年暑假你们再来教我们好不好?”今年暑假结束前夕,当湖州师院“春泥计划”志愿者们要离开村子的那天早上,很多小朋友围在一起跟哥哥姐姐们道别。他们有的送上自己画的画,有的送上拼图,连平日里最调皮的孩子,也拿着亲手折的纸鹤送给“老师们”,上面还用铅笔很认真地写着“祝你快乐”几个字。“这是我们最难舍的时刻,面对孩子们的童真,连一些大男生都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参加春泥支教活动的志愿者都心存这样的感慨。
三年来,这支“春泥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实践团,累计组织了620余名志愿者到湖州吴兴区、南浔区、德清县进行义务支教活动。为孩子们设计了知识学习、社会体验、能力提升、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活动项目,与孩子们同吃同住。活动覆盖百余个行政村,累计受益农村未成年人达7000余人次,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同支教实践团一样,湖州师院与湖州市财政地税局共建的大学生纳税服务志愿者队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赏。从今年年初以来,志愿者们定期胸佩徽章,穿梭于企业宣讲纳税新政策,响应时代号召,积极投身于纳税服务。
“大学生参与纳税宣传志愿服务工作有助于自身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和提升纳税服务宣传水平,希望志愿者们为推动财税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省财政厅有关领导对这支大学生纳税服务志愿者队伍给予了高度期望。
“我们给学生一个平台,他们还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惊喜。”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家健饱含深情地说。据了解,湖州师院注册志愿者累计达46171人,目前在册11658人,建立了30多个服务基地,湖州师院已成为了志愿者的大本营。
走近留守儿童,走进特殊学校,关爱困难群体的疾苦,关心公益事业的发展,湖州师院的志愿者正把文明的细胞输送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用爱感动着这座城市,用文明风尚感染着这座城市。
http://zjdaily.zjol.com.cn/html/2012-09/18/content_1757808.htm?div=1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