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湖州晚报:湖州高校敞开大门 “独木桥”变成宽阔的“立交桥” 2012浙江录取率高达85.4%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2-11-08

  2012年11月6日,《湖州晚报》B08-专版以《湖州高校敞开大门 “独木桥”变成宽阔的“立交桥” 2012浙江录取率高达85.4%》为题,报道了我校发展情况。全文如下:

 

湖州高校敞开大门

 

“独木桥”变成宽阔的“立交桥”

 

 

2012浙江录取率高达85.4%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上大学,不再是一个特别难圆的梦。曾经千军万马争过的“独木桥”如今正逐步变成比较宽阔的“立交桥”。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有多元的录取机制,包含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等五类,不遗漏任何有成才期望和有才华者。不变的依然是接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的喜悦和拿到毕业证书时的兴奋。因为,那是十多年的汗水、努力和拼搏,那是一种不一样的生活——H记者 曾燕

几代人的大学梦终于圆了

  “在我们家我是一家三代唯一的大学生,在村里也只有几个大学生,在母亲娘家也是。我很珍惜这求之不易的大学生涯,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技能。 ”昨天中午,湖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二学生陈聪在课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陈聪是湖州人,上学期在班级里综合排名第一,获得了一等奖学金,拿到了2000元,“可以够我几个月的生活费,也不用再去家教和发传单。 ”

  受到父亲的影响,陈聪也爱写文章,经常在学校的征文比赛中获得好名次,她还是湖州师范学院校报的记者,采访了许多新闻。

  陈聪的父亲陈南昌很喜欢写古诗,也经常看历史题材的书籍,女儿的名字就是他根据古代故事的内容取的。陈聪热爱文学、艺术,都是受其父亲的影响,父亲不仅爱看书,还喜欢拉二胡,更有一身木匠的本领,还会画画。父亲初中毕业没能继续读书,没啥文化,将全部希望放在了儿女身上。在农村,难免有些重男轻女,但陈聪的父亲不会,他鼓励女儿和儿子一样好好学习。

  陈聪去年夏天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父亲非常高兴,这个家庭终于出了一个大学生,父亲感觉脸上有光,光宗耀祖了。陈聪父母都只读到初中就因为贫困等原因没能继续读下去,爷爷读过私塾,是当时村里唯一识字的,每逢过年就帮村民写对联,还是村里的会计,备受村民尊重。在这个家庭,三代内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和陈聪同龄的大学生也少之又少。在陈聪长大的外婆家,也没有人考上过大学,大家都对陈聪寄予了厚望,是村里孩子们最典型的学习榜样。

畅通的绿色通道

  这个学期新生报到时,湖师院为寒门学子提供了5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有办公室助理、实验室助理、图书馆上架员、保卫处协管员、教室管理员、爱心超市售货员等岗位。有意愿的困难学生可以报名,选择自己心仪的职位,凭自己的能力赚钱,减轻经济压力。“绿色通道,只是入学的第一步,入学后,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环环相扣,完整地支撑起覆盖大学四年的资助政策。 ”湖州师院学生资助中心张立英介绍说。

  陈聪家并不宽裕,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做着生意,但姐弟俩的学费和家庭的开支也需要一大笔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陈聪从大一起就开始了勤工俭学,做家教、发传单,并努力学习,拿到奖学金。

  “以前很多困难学生想打工赚钱,就去校外找一些兼职,出于对学生用工环境安全的考虑,湖州师院今年在校内重点开设的勤工助学岗位,完全公开化,让新生一目了然,化被动为主动,对勤工助学有一个清楚认识,更好地享受我们所提供的服务。 ”张立英介绍说。

  除提供众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外,湖州师院的“爱心超市”作为集资助与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帮困平台,也积极扶贫帮困,凡是困难学生,可凭证明手续到“爱心超市”挑选衣物,每位学生每年可免费领取9次。

  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在报到日,可以先办理好入学注册手续,再通过贷款、资助或减(免)学费的形式解决学费问题。该校已经建立起以奖学金(含国家奖学金)、学生贷款(含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

上大学更容易了

  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曾经的“独木桥”变成了宽阔的“立交桥”,如今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将确定多元录取机制,包含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等五类。即使考不上大学,还可以念自学考试、成人教育。今年,浙江高考录取率达85.4%。翻看浙江年年攀升的高考录取率,大学梦更容易实现了。“独木桥”变成宽阔的“立交桥”,能上大学的机会也更多了。

  陈聪就享受到扩招带来的好处,在一个班级大半学生都能考上大学的时代,上本科也很容易了。但陈聪的两个舅舅并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好处,在挤“独木桥”的时代,她两个舅舅都没能考上大学,大舅舅第一年高考没考上,复读一年后还是名落孙山。

   陈聪告诉记者,两个舅舅都对没能考上大学心存遗憾,“在100个考生中几个能考上大学的时代,大舅舅没能挤进大学,他有了子女后,借钱也要把房子买到城里,让子女享受最好的教育弥补当年的遗憾。小舅舅则办了所幼儿园,经过不断的努力,想培养更多优秀的孩子。 ”

  在湖州,除了高考外,还有很多条通往大学的路。自2010年成立以来,湖州农民学院就培养了许多农民大学生,以硕士教育、全日制职教、成人函授教育、3+2中高职衔接教育等形式,已累计培养1600余名农民学员。此外,落榜生可通过多种途径上大学,比如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电大函授、出国留学都可以圆梦。

  希望,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

难忘·十年

  扩招

  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曾经的“独木桥”变成了宽阔的“立交桥”,如今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将确定多元录取机制,包含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等五类。

  助学

  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资助对象增加了低保边缘困难家庭子女(蓝证);资助金额专科新生不低于4000元,本科新生不低于5000元,比往年各增加了1000元。

  人才多

  湖州师范学院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该校人才队伍结构渐趋合理,服务地方能力显著增强。如湖州师范学院现拥有正高职称人员113人,副高职称人员238人,具有博士学位200多人,涌现了一批省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11人,其中教授31人,副高职称83人,研究生学历(或学位)195人,“双师素质”教师150余人,浙江省“151”人才5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专业带头人7人。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