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藏宝千万只为育人
■通讯员 叶莉
“早就听说湖州师院的沈行楹联艺术馆藏了很多宝贝,可真没想到,在这里能亲眼看到著名画家徐悲鸿的《芳草》、傅抱石的《山水》,我一定要更加珍惜在这里的学习时光,向这些大师致敬。”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新生黄桐在参观感言中写道。
以场馆精神培育文化新人
“文化是大学的土壤,有什么样的土壤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党委副书记周家健说,在场馆文化的滋养下,湖州师院希望塑造特有的文化品格——人文、大气、学术、高雅。
藏宝千万的沈行楹联艺术馆、弘扬湖学精神的胡瑗广场、雕刻着地方群众捐资助学名单的思源广场,在湖州师范学院里,古色古香的小楼,每天路过的广场,甚至是一颗最不起眼的石头,都静静地讲述着一个个文化故事,滋养着校园,浸润着每一名师院人。
沈左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家,沈老一生光辉之处并不限于他的艺术成就,更在于他的爱国精神,向来生活简朴的他,耄耋之年,倾其所有,无偿捐献给国家,并选择在湖州师院建成沈行楹联艺术馆,沈老自喻“苕溪一滴水”,但这滴水却激起了浪花无数,惠泽万千学子。
“在文化场馆建设中,学校着重挖掘场馆背后所蕴藏的先人们为追求真理和理想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爱国爱乡、无私奉献、倾心教育的大爱情怀,将一座座场馆建成鲜活的大爱教育基地。”曾参与沈行楹联艺术馆建设工作的学院宣传部副部长沈国丰老师说。
借助这些场馆资源,学校还设立了“陆侯燕英帮困奖学金”、“陆增镛赴港交流基金”。
以场馆资源拓展学科建设
学术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在之魂。文化场馆蕴藏了宝贵的学术资源。沈行楹联艺术馆里许多是未公开发表的珍品,如包括徐悲鸿的《芳草》、《饮马图》等;赵紫宸、赵萝蕤父女纪念馆珍藏着赵紫宸、赵萝蕤的图片、手迹、书籍、故居文物以及国内外学者对两位先贤的研究成果;陆增镛纪念馆是关于皕宋楼藏书专题资料搜集得最为齐全的地方,已经成为皕宋楼藏书专题的资料中心。
基于此,学校提出把文化场馆的建设与学科研究有机结合,依托“胡瑗广场”成立胡瑗研究所,为教育管理学学科的发展提供支撑;依托“沈行楹联艺术馆”成立美术研究中心,为美术学科发展提供支撑;依托“两赵纪念馆”成立东方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为外语相关学科发展提供支撑;依托“陆增镛纪念馆”,追溯其曾祖清末著名藏书家陆心源在藏书文化方面的突出成就,成立了皕宋楼藏书文化研究所,为地方文化研究发展提供支撑。
多年来,学校先后出版了《江南书话》(皕宋楼会议论文集)、《夜鹰之志》(赵紫宸会议论文集)、《沈行楹联集》、《胜寒楼诗词》、《沈行楹联艺术馆馆藏作品选》等著作。
以场馆特质传承文化精髓
地方文化是大学文化的血脉根基,学校的文化场馆传承了湖州传统文化精髓,规划布局上均衡覆盖了三个校区(东、西、中),设计风格上吸纳了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融入了孝文化、湖笔文化、书画文化、藏书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等湖州地方自然人文元素,以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发挥集群效应,形成了清丽雅致的校园文化景观。
该学院还通过学术讲座和课堂教学等形式在师生中普及地方文化。此外,几大文化场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作为湖州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2-11/26/content_82709.htm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