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2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这一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在这一年,学校的发展再次走到了历史拐点;在这一年,学校面向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开始了新的启航。俱往2012,和每一个岁末一样,我们总是希图对过去一年的征途作一次深情回望。
湖州师院的2012年,有许多值得回味和珍藏的记忆:“湖州大学”建设步伐铿锵有力;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生根开花;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捷报频传;人才培养再结硕果;教育国际化迈上新台阶……
为此,我们特别制作了年度新闻盘点,与您一起回顾学校2012年走过的征途岁月,虽然我们的叙事并不是一次完美的集束,但是由于我们的笔录记载,这些看似平凡的事件也许将如火种般在不远的未来绽放耀眼的光彩。
加快“湖州大学”建设步伐
为加快“湖州大学”建设及学校“十二五”规划,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的内涵特征与建设路径,学校于今年8月举办了暑期中层干部学习会。会上,党委书记刘剑虹作了《我们的事业再出发——关于学校发展定位和内部治理的思考》的报告,校长胡璋剑作了《建设“湖州大学”:目标与路径》的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区域性综合大学”的发展目标,及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兴校”的战略路径。11月17日,四届二次教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与会代表们听取了校长胡璋剑《增强忧患意识 弘扬改革精神 全面加快“湖州大学”建设步伐》的工作报告,提出全体师生要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区域性综合大学——“湖州大学”而努力奋斗。11月,学校成立“湖州大学”筹建工作领导小组;12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市“湖州大学”筹建工作协调小组正式成立。
暑期干部学习会
四届二次教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目标引领方向,思路决定出路。今年8月在石浦召开的暑期中层干部会议,是在学校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承续了学校一次、二次党代会对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确定了“加快建设湖州大学”的目标。书记报告系统阐述了学校发展定位和内部治理、党的建设等若干重大问题新颖独特的见解;校长报告描绘了愿景中的“湖州大学”,指明建设湖州大学必须走内涵发展、特色兴校之路。至此,湖州师范学院发展的崭新蓝图缓缓展开。建设“湖州大学”不仅是师院人的梦,也是湖州这座城市和几百万人民的梦想,从3月湖州市政府正式向省里打报告要求将湖师院更名为“湖州大学”,到12月发文成立湖州市“湖州大学”筹建工作协调小组,都实质性地助推了学校“湖州大学”建设步伐。
学习践行党的“十八大”
11月8日上午9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纷纷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收听收看党的十八大开幕式盛况。大会闭幕后,学校立即起草了《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和《湖州师范学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工作方案》。宣传部门积极构建立体宣传网络,以十八大专题网、校园网专题、校报专栏形式,分“献礼十八大”、“学习十八大”、“践行十八大”三个系列,宣传报道我校广大师生关于十八大的系列反响、系列解读。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政治学院、组织部等单位抢抓学习契机,组织师生集中开展了十八大精神专题学习,微视频作品征集、国家发展成就宣讲、“十八大”学习会等活动相继开展,全校上下领导带头学、教师辅导学、学生自主学的学习机制逐步形成。
校领导观看“十八大”直播
党员干部观看“十八大”直播
师生观看“十八大”直播
献礼“十八大”晚会
学校的十八大学习,突出了三点,一是“快”,迅速兴起学习高潮;二是“实”,以务实的态度组织学习活动;三是“特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体现本单位的个性特色。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加快建设“湖州大学”中心工作、与抓好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教育国际化、新校区建设等工作。
优化师资引领学科建设
今年学校新增省“151”第一层次人选2人,省“千人计划”1人,省高校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学科方向负责人3人;新引进教师36人,其中博士18名,教师攻读博士21名,海外访学教师17名,3名教师获省厅批准进行国内访学;援疆支教教师1人。
市委书记马以教师节慰问我校教师
援疆教师欢送会
随着人才与师资队伍的优化,学校学科建设也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了振兴人文社会科学,学校成立了人文社科处,11月9日,召开首届文科大会,并启动实施《湖州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繁荣计划》,提出了繁荣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目标:遵循内涵发展、特色兴校的道路,到2020年,使学校拥有2个人文社科类硕士点,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区域性综合大学奠定坚实基础。阶段性目标是2013-2018年实现“1213”的阶段性目标,即拥有1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或省级人文社科创新团队,2个省级重点学科,获得10项省部级及以上奖,30项国家级项目。
文科大会
第十四届全国核结构大会
第十四届中国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
2012年,学校新增省级重点学科5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学校设立护理学、生物学、教育学、数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体育学、应用经济学等9个一级学科作为学校“2+3”工程二期建设学科,予以重点投入建设。此外,第三届华东地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技论坛、第十四届全国核结构大会暨第十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第十四届中国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浙江省高校社科联工作会议等相继在学校召开,有力推动了学校相关学科的建设。
人才培养再结新硕果
党委书记刘剑虹作新生始业教育第一讲
首次独立招收15名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
我校代表队夺得2012中国机器人大赛舞蹈机器人大学组(自创组)项目冠军
学生作品“可骑行和行走的木马”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两名学生获浙江省第四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
新疆阿克苏地区学员培训班顺利结业
学校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并举办高规格、高水准的“名师讲坛”,积极探索教师教学发展新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开展教学质量保障月活动、组织教学检查等工作,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提升了教学水平;通过加强学科竞赛组织、强化大学生科研训练、夯实师范生教师技能综合素质、完善师范生教育实习,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启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了创新性人才培养质量。
科技服务助推地方发展
自然科学方面,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5项,省部级21项,市厅级11项,纵向科研项目合同经费超过970多万元。学校还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3项,“十一五”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4项,发表三大检索及一级文章174篇。人文社科方面,获国家级社科项目4项,省部级14项,市厅级32项,获省部级奖2项,纵向项目合同经费121.7万元,特别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获得,实现了学校教育学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
市长金长征参观校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开发研究所
副校长叶金云研究员赴吴兴丰溢水产作技术指导
完成服务地方经费超2000万元,横向科研项目数165项,服务企业、服务基层750余人次,新增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2个。湖州师范学院南浔附属小学正式挂牌成立,学校首个社区和谐文化共建基地挂牌签约,湖州市首支大学生纳税服务志愿者队伍在我校成立……在2012年第四届暑期“百名专家下基层”专项行动中,共有12个二级学院的153名老师冒着酷暑,深入到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科技攻关、联合开发、咨询服务、人才培训等服务,取得丰硕成果。
湖州师范学院南浔附属小学正式挂牌成立
湖州市首支大学生纳税服务志愿者队伍在我校成立
教育国际化迈上新台阶
学校召开首次教育国际化会议,明确提出了以建设“湖州大学”为总目标,到2015年,教育国际化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主要指标跻身全省同类院校先进前列;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师生为主角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事格局”基本形成。努力实现 “321”具体目标,即300名当年来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和境外学习交换生,200名累计已外派教师和在校外籍教师,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1个国际化专业,清晰描绘了教育国际化工作的发展目标。会议还出台了《湖州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国际化工作实施意见》、《湖州师范学院外国留学生教育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湖州师范学院本科生境(内)外交流学习暂行办法》等文件,指导具体工作的实施。
教育国际化工作会议
校长胡璋剑访问南美高校
学校正式加入《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这项计划是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最大平台之一,我校成为加入该项目的浙江省第三所高校;首届成建制留学生班在学校开班,22名留学生分别来自乌克兰、俄罗斯、韩国、法国、英国、罗马尼亚等6个国家;首批就读于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外国留学生玲娜和娜西嘉毕业;首届英国普利茅斯城市学院学生游学团、韩国百人游学团访问学校,学校为他们开设体验中国文化的课程内容。
首批外国留学生毕业典礼
首届成建制留学生班开班
首届英国普利茅斯城市学院学生游学团访问我校
学校于年初成立港澳台办公室、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心,加强了与国(境)外高校的联系,尤其是加强了与台湾高校的合作交流,除首批台湾铭传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学生交流外,与台湾宜兰大学的合作交流也在良好进展中。首次与台湾高校合作互换交换生,首批34名交换生将于2013年3月分赴台湾铭传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交流学习。
中层换届全面竞聘上岗
3月19日,中层干部换届工作正式启动。本次中层换届实行全面竞聘上岗的方式产生干部。新上岗的112名中层干部,正职43人,其中轮岗交流11人,提任9人;副职干部69人,其中轮岗交流18人,提任22人。
新一届中层干部大会
竞争上岗采取填报志愿、笔试、面试的方式进行,近190人参与了竞聘,现职中层与新竞聘干部同台竞技,共有52名干部参加正职竞聘面试,64名干部参加副职笔试,109名干部参加副职面试,形成有序的公平竞争和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
通过换届,干部队伍结构、素质得到进一步优化。现职干部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71人,占干部总数的63%,硕士以上学位的占56%,提高了13个百分点;平均年龄43.8岁,降低了1.8岁;女干部占26%,提高了3个百分点;党外干部占12%,提高了1个百分点,达到配好配强班子的预期目标。
“创先争优”促基层党建
11月7日,学校召开创先争优活动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了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全面总结了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主要成效。两年多来,学校紧紧围绕“育人成才先锋”主题,争创“双优”、做实“双评”、建好“双网”,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组织引导广大党员“争科学发展之先、创校园和谐之优”,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推动了学校的科学发展,促进了校园和谐稳定。
创先争优总结表彰会
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
赖玉娇(左三)被评为省“十大成才先锋”
今年学校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原11个二级学院党总支调整为二级党委,直属支部也相应作了调整,现有二级党委、党总支19个。下半年,组织部研究制定公推直选换届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全校17个二级党委、党总支开展公推直选换届工作。全校共有4800余人次参加了两轮民主推荐,各二级党委、党总支召开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新一届党的委员会。直属附属医院党委和离退休党总支同步做好换届工作。
宣传文化工作传承励新
学校成立新闻中心,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对内宣传上,主动策划、设计主题宣传和深度报道,配合学校中心工作推出了“思忧患谋改革促发展——院长、处长访谈”、“喜迎十八大 聚力新跨越——建设‘湖州大学’八问”等主题宣传报道,凝心聚力,在校园内营造了齐心干事业的良好氛围;着力加强校园主流媒体建设,校园网、新闻网全新改版,校报由半月报改为旬报等。对外宣传上,主动加强与校外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全年在省级以上媒体报道120多篇,其中《中国教育报》报道5篇,《中国科学报》报道1篇,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文明网报道11篇,浙江日报8篇,《浙江教育报》11篇等。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会议
1月15日,学校隆重召开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党委副书记周家健作题为《坚守大学理想 共建精神家园 努力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的报告,党委书记刘剑虹作题为《统一思想 凝聚力量 着力推动校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讲话。学校先后举办了“赵紫宸与中西思想交流”学术研讨会、“墨韵师院”校园书法作品展、冯汉江水墨画展、“金秋师院 魅力四摄”摄影展等。“建文化场馆 育文化新人”文化品牌获教育部 “2012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这是继“一院一品”获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后,文化品牌建设的又一标志性成果。全面启动文明寝室建设,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公寓日常管理制度,在公寓区维修改建了一批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开展了“我的寝室我的家”第七届寝室文化月活动等。由师生同台演绎的元旦晚会在梦想剧场精彩上演,校领导与千余名师生欢聚一堂,共迎新年。
省高校文明寝室建设工作督查组来校检查文明寝室建设
“金秋师院 魅力四摄”摄影展
“赵紫宸与中西思想交流”学术研讨会
校园网首页全新改版
学校以深化文化育人为目标,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工作。出台了《湖州师范学院文化场馆管理办法》、《湖州师范学院胡瑗大讲堂建设实施意见》;开展首批校级校园文化品牌复评工作,在教师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进行试点,以点带面,进一步推进二级学院环境文化建设。
新校区建设再创佳绩
学校全年建设完成景观绿化面积达 15000平方米;完成公开招标项目 7 项,投资14100 万元;全面完成拆迁事宜。10月23日,“德清湖”校园景观工程落成典礼隆重举行,该工程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工程造价约900万元,共设计了九曲桥、太阳岛、月亮湾、伐道、茶室等环湖景点;2号学院楼建设任务完成,该楼建筑面积22159 平方米,主体五层,框架结构;会堂项目主体结构结顶,进入内装饰阶段;行政楼5号学院楼主体结构结顶;数字图书馆、3号公共教学楼完成打桩工程;研究生公寓楼及后勤服务用房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
“德清湖”校园景观工程落成典礼
市领导调研新校区建设
校领导视察新校区
2号公共教学楼
德清湖景观
2号公共教学楼荣获浙江省优质工程“钱江杯”奖;10号学生宿舍、创新创业楼、2号公共教学楼荣获湖州市建设工程“飞英杯”奖;2号学院楼建设工地被湖州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授予“市级标杆工地”。
有冬去就有春来,有耕耘才有收获。昨天的新闻是今天的历史,今天的新闻将成为明天的历史。回望铭记,盘点思索,我们信心满怀期待美好未来!
征途回望,为梦续航,我们的事业已经出发 !让我们携手共进,聚力前行,一起创造和迎接湖州师范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