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湖州日报第5版以《校企合作破解服务外包人才短缺》为题,对我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
校企合作破解服务外包人才短缺
随着近几年的高速增长,我市服务外包产业显现出了人才短缺的问题。并且,这一瓶颈已经严重制约了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据市劳动部门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市服务外包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多,仅湖州多媒体产业园在2015年之前就需要服务外包人才1万至2万人。而目前稳定从事ITO(信息技术外包)产业的人口不足5000人,全市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与供给存在着很大缺口。对此,我市服务外包企业一方面引入活水,积极招聘外地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加强与本地高校合作,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大学生,并引导其毕业后在湖服务本土企业。校企合作,让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尝到了甜头,广开沟渠,就近取水,才能一解人才之渴。
服务外包系列报道之三
课本对接业务学点真本领才是王道
“我们服务外包这一行,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大部分业务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这行业的特点就是创意领先,技术更新快。再者我们企业目前规模还不是不大,要承接一个项目,就必须在细小的环节上有创新,有亮点,这样才能赢得客户。” 21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建荣对记者说,“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只是从书本上获得IT技术的理论知识,对行业现状、实际流程没有概念。并且目前大专院校课本都较为固定,几年时间其实行业的技术发展已经更新了几代,但是我们的学生可能还在学以前的知识。这就造成了我们企业需求的员工,与学校培养的人才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脱节,不仅加剧了我市服务外包企业人才短缺问题,更是让本地高校信息工程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候常常碰壁。“虽然学校也会开展模拟的项目设计,但是和企业的实际流程有不小的差别,我找工作面试官询问时,我根本回答不上来。而且,书本上的应用知识比现在的最新技术落后了不知道多少年,我们学的与其说是信息技术,还不如说是信息技术史。”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大四的学生说。对此湖州师范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薛德黔教授表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技术飞速更新,课堂教学往往落后于现实。“课程的开发、教材的编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新技术往往几年后才能变成教材,教学落后的程度可想而知。”为了破解这一“脱节”难题,学校问计企业,在学校教学阶段引入企业合作培养学生。
目前湖州师院已经开始聘请多名来自企业的专家,定期为学生上课。与一般学校中老师注重理论,看重考试成绩不同,来自企业的专家老师们更加注重实际操作。“上外聘专家老师的课,我们兴趣比较大。因为他们不太说枯燥的理论,而是把知识贯穿于实践操作中。他们不单单让我们简单模仿写相同的程序,还鼓励我们创新,编写新的程序。并且他们的指导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工作的大致状况。”湖州师院大四学生小陈对记者说。
教室搬到企业 实战检验真知
“企业和学校的对接是双向的,我们不单单请进来,而且还派出去,派出老师,派出学生。”薛德黔教授对记者说。
校企合作,开展入企实训,将实践课在企业“开班”变成了现实。上课在企业,学生不用再为找实习单位而苦恼,技术人员为导师,辅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和实习。湖州师院对300余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整体安排实习,打破以往零散、参差的实习状况,实训实习优秀的学生可直接留在公司就业。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9月初间,湖州师院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大四学生就接受相关企业为期一个月的在校实训,学习企业项目开发基本技能; 10月开始至今,学生已经进入企业实习,直接分入各个项目组工作。并且毕业前,企业将安排技术人员作为指导老师,辅导学生完成实习和毕业设计。
对于这样的合作模式,企业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让我们参与大学生的实训、实习,就是为我们培养更合格、更优秀的准员工。另一方面,让学生提前进人企业,有助于他们感受企业文化,增强归属感,如果他们最终能留下来,这就正好缓解了我们企业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
虽然新模式刚刚启动,但之前小规模的人才培养实训班,已经让日华尝到了甜头。 2011年,第一期 ITO人才培养实训班“初次试航”。首期 40多名学员在一年的时间内参与了集中实训、分项目实训和企业实训,学习软件开发基本技能,参与项目开发全程,系统训练项目开发技能,到相关软件企业参与项目实训,熟悉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了解、磨合,日华相中了其中的 5名学生,他们也最终留了下来,成为了企业的骨干。
另一方面入企实训,也提升了本地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企业实训老师大多都是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项目经理,操作技术熟练,能带领我们走近岗位。他们真的非常优秀”湖州师院计算机专业的大四学生小李目前在日华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训,她也是这个实践课的成员之一。“学校课堂里的知识偏向于纯理论,而今年学校统一安排的企业实训让我接触到更多动手实践的内容。目前我已经开始接触具体的业务工作,这与正式上班没有太多的差别。”“学校的这种创新模式提高了我的软件技术基本功,同时也让我领略了什么是公司培训、公司文化,对我的毕业设计帮助非常大。另一方面提前接触具体公司开展的业务,能让我今后更快地适应企业的节奏。”通过实训,安徽籍计算机专业的大四学生小王发现湖州服务外包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他决定毕业后留下来发展,在这里开启人生新的一章。
薛德黔告诉记者:“校企合作,可谓一举两得,三方受益。企业解决了人才短缺问题,学校提升了教学质量,而学生也对就业有了信心。本土院校服务本土企业,产生了良性互动。现在我们老师也下企业,在现场帮他们出谋划策,解决困难。回过头,老师深入一线,对新的技术,新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返回课堂,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学到真本领,学生今后就业工作也能少碰壁。”
校企合作开创了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解决人才短缺不仅要输血,更重要的是要造血,联合本地高校,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大学生,才能拉升服务外包人才短板。只有建好了人才基地,我市的服务外包行业才能走的更远。
记者:沈威
网站链接:http://ehzrb.hz66.com/hzrb/html/2013-04/23/content_983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