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湖州日报:湖州师院特色科普活动播下创新种子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3-06-06

    6月6日,《湖州日报》7版以《湖州师院:特色科普活动播下创新种子》为题,报道了我校“TeaTime”系列学术活动。全文如下: 

 

湖州师院特色科普活动播下创新种子


    浙江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日前在宁波大学举行,湖州师范学院的《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的“性乱象”——长三角地区农民工性行为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作品荣获特等奖;《“减负万里行”背景下,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的“乱象”调查与思考》和《汽车尾气固体颗粒吸附系统》项目获二等奖;《基于精子冷冻途径的太湖流域特色淡水经济鱼类资源保护研究》、《C4资源抽提丁二烯生产顺丁橡胶项目的开发设计》和《放射线检测装置》获三等奖。这是该学校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据悉,本次省赛初赛阶段共有65所高校的1063件作品参赛。

    
    近年来,湖州师院在各项大学生科研赛事上屡有斩获,这与该学院不断加大在学生科研创新方面的投入,努力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分不开的。一杯茶、一场精彩的报告、一次热烈的讨论,一次思想的碰撞激发出的灵感火花,“TeaTime”系列学术活动便是该校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的品牌科普活动。

   
     据悉,“Tea Time”学术活动每两周一次,一般在周三下午举行,旨在增强学科内部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博士教师间的交流互通,互相启发促进、培养交叉思维。该活动每半年轮换一个主席,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老师们在轻松自由的氛围里探讨严谨的学术问题,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心得,相互学习,激发新的思想,不断促进学科整体科研水平提高。“Tea Time”系列学术活动,不仅使大家对彼此的科研工作有了更为详尽和深入的了解,并且在教师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增进了学科成员间的团结,提高了学科成员的大局意识,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互通。由于时间充足,因此讨论时间较为充分,听众也畅所欲言。这种新鲜的活动形式很快吸引了校内媒体和其他专业团队的关注。

    
    学科负责人及轮值主席鼓励物理学科教师邀请研究方向相近的其他著名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科研工作者来“Tea Time”进行指导与学术交流,同时鼓励学科教师多参加学术会议并提供学术报告,扩大学科的学术地位和影响。这种学术交流形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自从2009年“Tea Time”系列学术活动开始,就播种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希望通过这种新的学术活动形式促进学科成员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科研成员的学术水平。至今,物理学科近年有100多篇文章被SCI收录,特别是原子核理论研究方向的部分成果在国际上已有一定影响。俄罗斯杜伯纳合成的117号元素的实验工作引用了三篇理论文献,其中一篇是学科成员沈彩万教授发表的关于超重元素合成的理论文章。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张焕乔院士曾对该理论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自开展活动以来,学科成员已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项,相关科研成果曾获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奖项。特别是2012年,湖州师院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5项,其中,物理学科获得资助项目6项,纵向经费占全院总资助经费的一半以上,创历年来该学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及项目资助金额的新高。   


    据了解,自2009年3月至今, 4年里累计学术报告(包含邀请报告)共120余场。邀请包括Y.Abe、 E.J.Baerends、 PeterRing等国际著名教授和李家明、张焕乔等中科院院士在内的专家来湖州师院访问30余次并做专题报告。 

   
    在承办学术会议方面,学科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得到了同行的支持。核结构专业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教授、长江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孟杰教授曾高度评价湖州师院物理学科活动、学术水平以及主办学术会议的能力,他说:“湖州师范学院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是小学校大学科,希望国内同行给予这里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网址链接:http://ehzrb.hz66.com/hzrb/html/2013-06/06/content_103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