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浙江日报人文版头条:走在山野里,山川多美丽

来源:湖州师范学院主页 发布日期:2013-07-23

    7月22日,浙江日报人文版头条以《微纪录征集令活动吸引大学生——走在田野里,山川多美丽》为题,报道了我校“72小时微创业 圆孩子音乐梦”实践团和我校教师对青年下乡大步走的观点。全文如下:

微纪录征集令活动吸引大学生——
走在田野里,山川多美丽


  沿着古运河,踏着山地车,浩浩荡荡的骑行队伍中有两位非洲朋友,“我们也加入了发现美丽中国的队伍”,阳光下,他们笑得灿烂。
  本报和中国美院联合发起微纪录征集令——“新青年大步走:与美丽中国一起成长”(见本报7月18 日16版),在大学生群体中引发了强烈共鸣,不仅已有一百多支新青年的队伍参与报名,并开始向着祖国的各个地方进发,还吸引了国际友人的关注,来自喀麦隆的郭一夫和小可主动申请加入这场微纪录活动中。
  郭一夫今年21岁,就读于浙江农林大学,和同学们响应征集令,参加古运河骑行活动,这也是他的一场发现之旅。“我沿途发现的美丽中国,印象最深的是刀剪剑博物馆里的剪纸。”他不敢相信,普通的彩纸在民间艺人的剪刀下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我很佩服博物馆里的那位志愿者奶奶,那么大年纪了,手还那么巧,她还指导着我剪出了一只兔子,我觉得中国的民间文化、民间艺人都是美丽的。”
  小可也和郭一夫一起加入了骑行队伍,“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的美食文化——臭豆腐。”小可说自己是个“吃货”,骑行到古运河历史街区时,大家买了臭豆腐品尝,这种“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传统小吃让他觉得很有意思,“中国的美食文化背后都有生动的历史故事,通过美食我会发现中国、了解中国,然后爱上中国。”
  在越来越热烈的响应中,我们也发现,新青年发现并记录美丽中国的微纪录手法层出不穷,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浙江传媒学院的新青年队伍开进了杭州滨江区长河街道的山一村,在那里体验农家生活,通过入户走访进行“微调查”。“走出课堂,走进乡村,才真正体会到了社会的真实和丰富多彩,这样的经历和经验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的。”负责这次“微调查”活动的邵月琪同学感叹道。
  湖州师范学院响应微纪录征集,开展“微音乐”活动,由1284名大学生志愿者,每个人进行志愿活动72小时,一起圆山区孩子音乐教室的梦想。浙师大的31名大学生来到了宁波北仑区梅山乡,为梅山小学160余名小学生举行“微讲座”。温州大学的新青年则用“微日记”记录着他们大步走向乡村、走向社会的感悟,他们在“微日记”里写着:“这个盛夏,我们把果实播种在了乐清白石,这个背靠雁荡山,一渠清泉贯穿全镇的地方。并不打算豪气万丈地去改变他人的命运,却没想过这个地方会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感悟……”
  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小芳说:“历史是由一个个故事连接而成的,只有身临其境,面对某个人、某座山,遇到某件事,完成某个任务,才能领略其中深意。”
  朱小芳建议,多举办一些“新青年大步走”这样的征集活动,并将这种新青年与土地的接触延续下去,新青年一路上看到的也许是山川河流之美,也许是人性之美,也许是时代发展之美,也可能看到一些丑陋现象,但不管如何,相信他们对祖国将多一份理解和感悟,他们的爱国情怀将更为理性,对责任的领会将更加深刻,并将获得真正的成长。

    http://zjrb.zjol.com.cn/html/2013-07/23/node_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