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浙江日报:梦之光,洒向拾穗者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3-09-06

    2013年9月6日,《浙江日报》17版以《梦之光,洒向拾穗者》为题,其中一段报道我校政治学院沈晓阳老师的“教师梦”。如下:

 

第29个教师节到来前,
本报围绕“教师梦”展开了一场调查——

 

梦之光,洒向拾穗者

 

85%的教师和师范生有过教师梦

 

  这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旋律响起,音乐录影带里那个山村教师,好不容易走出大山念上了大学,毕业后却毅然选择回到山里教书。他说,要让山村的孩子有书读,因为自己有过没书读的苦恼,他不想山村的孩子再有这种苦恼,这样一个“教师梦”牵引着他一路走来。

  教师,他们中的大多数自小就怀揣着“教师梦”,当他们走上三尺讲台,执起教鞭,黑板上的一句句古诗、一个个公式、一串串音符便摊开了他们的梦想,也成了底下孩子们播种梦想的开始。

  然而,闪耀着的梦想在现实的冲击下也会蒙上灰霾,在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中,教师梦的温度能不能点燃理想?教师梦会不会褪色?激情是否会在教书生涯中慢慢消退?……

  教师节前,本报展开了一场关于教师梦的调查,针对在职教师和师范类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问卷调查。向在职教师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9份,教龄最大的教师已教书育人30年,教龄最小的今年刚上岗,其中幼儿园教师5%、小学老师30%、中学老师58%、大学老师7%。在针对师范类学生的调查中,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6份,涉及浙江、江西、陕西三省的师范类本科学生。

一块火石 点燃梦想

85%的教师和师范生有过教师梦

  “希望我今后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就像《十八岁的天空》里面的古老师一样,就算压力再大,和学生在一起就是美好的。”浙江外国语学院的林默在填写调查问卷的时候这样说。

  偶像剧《十八岁的天空》里的男主角古越涛,是新一代“90后”师范生的偶像。

  现在的师范生,是看着《十八岁的天空》长大起来的一代,小时候,他们就幻想着能有一个像古越涛一样的老师:帅气、真诚、有个性。可以说,“古越涛”就是那个年代孩子心中的“男神”,也让许多孩子种下了一个“教师梦”。

  不仅仅是偶像剧的影响,优秀老师的言传身教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今年7月刚刚小学毕业的胡莉莉在毕业留言上给老师写下这样的话:“等我长大,也想做像您一样的好老师。”

  2年前,上海发布的《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报告》中显示,选择做教师的青少年人数位居榜首,做教师成了上海青少年首选的职业梦想。这说明,有很多人起码在青少年时代都和胡莉莉一样升起过一个教师梦,在学生时代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当老师好神气”,那种自豪感是他们渴望登上讲台的原动力。

  对更多有资历的教师而言,很多人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调查中有53%的在职教师出生于教师世家或有亲戚是教师。

  曾挽救了煤气中毒的学生一家而被誉为“最美教师”的衢州衢江区第四小学教师陈霞,从小就立志长大后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以蜡烛的精神、春蚕的行为、人梯的态度、黄牛的品格,去培植、去燃烧、去吐丝、去架桥、去耕耘。这个梦想就源于她的家庭背景,“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我的外公是老师,爸爸是老师。看着爸爸的学生们考上大学后还都不忘回老家看他,我就特别羡慕,觉得当老师真好。”

  温州乐清育英学校小学分校的俞国平老师当初选择师范则是受到哥哥的影响,他的哥哥是个老师,虽然在农村教学,但很受人尊敬。“我自小跟着哥哥长大,耳濡目染,觉得做老师很好,能够桃李满天下。”

  调查显示,不管是在职教师还是在读师范生,85%的受访者有过教师梦,73%的受访者当初选择师范专业是出于对这一职业的热爱和向往。

  做了13年老师后,俞国平这样定义“老师”这一称谓:“老师,就是那个和你在一起快乐地笑,愉悦地学,引领你去探寻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的人。”

  他还写了一首诗,描摹他心中不断延展着的教师梦——

  我梦想着天空明净,河流清澈,空气甜润,

  早晨的阳光洒落在绿篱上,

  孩子们上学的脚步是那么轻快、从容,

  可以倾听花香,亲吻露水,

  和小鸟对话,看鹭影翩翩。

  我梦想着那一间间宽敞的教室里,

  孩子们的精神是那样饱满,

  他们积极发言,静静思考,和老师辩论,与同学交流,

  没有如山的作业,没有紧张的对峙。

  我梦想着节假日的书店、影院、博物馆,

  都有学生的身影,

  他们阅读、欣赏、探究,

  没有各种辅导班“赶场”的匆匆脚步。

  我梦想着没有虐待,没有伤害……

  孩子们快乐地、健康地成长!

  作为培育未来教师的师范类学校的教师,湖州师范学院政治学院沈晓阳老师的“教师梦”是这样的——“我的教师梦是教育发展之梦。我所期盼的教育发展,不是学生有多多,校园有多大,而是能够容纳学生的入学愿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生活梦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链接:http://zjrb.zjol.com.cn/html/2013-09/06/content_231254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