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博导 陆国栋
什么是教育
《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作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静心思考教育的本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学课堂若干模式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或许是不够的,一桶水分给学生,自己的就没了;教师应该是一汪清泉,泉水是新的、活的。
上课要用“好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用好教材”。所谓“药材好,药才好”。好教材有很多的过程、思想在里面,而不应该只是干巴巴的知识点,应该有知识点背后的东西、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知识的应用。但更重要的是跳出教材,用活教材。
课分三大类:第一类,读课。照本宣科,照屏宣科,读PPT。PPT,或许就是“骗骗他”的简称?上课就要有和教材不一样的东西,启发学生课堂外的东西。第二类,讲课。把课讲清楚是不够的,讲不清楚那更是不对的。讲清楚只是低层次的高水平,讲不清楚是低层次的低水平。仅有互动,只能叫高层次的低水平,要能引发学生思考真正有所收获,那才是高层次的高水平。第三,说课。教师能否用10分钟把45分钟的课说清楚?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更见功力与水平。能真正说好课,才能算站得高,看得远。
大学课堂根本任务
大学课堂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少讲一点,学生少学一个知识点没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是重要的。
举个例子说。
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革考试办法,拓展考试周期,让学生自己出题设计试卷。期中测验中成绩前20%的学生可以申请不参加期末考试,自己完成设计一份考题,做出答案,然后写下出题目和做题目的体会,叫“三自”模式,自主命题、自我测试、自行评价。
或者将作业与考试关联起来,让学生自己设计5个作业题,可以给最终成绩的5分。5个设计作业题有4个约束条件,题目太容易,倒扣1分,题目太难不给分,如果用计算机绘图了,再加一分;如果某个题目真正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就可以再加你1分。想想看,为了出5道题目,学生要看多少题目,这不就把学的问题搞清楚了吗?
学生必须主动投入
浙江大学从2010年开始推出了通识核心课程,大班上课、小班研讨、课外大量作业和阅读原典,学生反映收获很大,我们正准备推出专业核心课和大类核心课,这些课要让学生大量投入、刻骨铭心。显然,没有投入就没有回报,投入越多回报越多,回报越晚回报越丰厚。我们预期的教学改革将实现3个转变: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以结果和过程评价结合转变。逐步解决老师满堂灌的问题,解决过分重课堂的问题,解决过分重分数的问题,从而让大学课堂与中学有质的不同,让我们的“考生”变为“学生”,让我们的学生鲜活起来!
浙江大学从2011年开始推出长时间实习,学生在有关单位实习3~9个月,试图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改变实践环节薄弱,评价体系改变以往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及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足的现状,学生反应强烈,有关单位反响很好。
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主动性被引燃,学习的功利性自然降低,学生的成长可以预期,也就造就了优秀学生。我深知,基础教育阶段的改革更难,牵扯面更广,大学的改革还是可行的,唤醒学生,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学改革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做法,否则我们的学生不适应,我们的教师不习惯,我们的资源也不够,我们必须探索中国特色高教改革发展路径。
(浙江教育报2013.8.19)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