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12期(总第487期)《高教领导参考》刊登我校王荣德教授文章《湖州师范学院多举措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全文如下:
湖州师范学院多举措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王荣德
湖州师范学院坚持从实际出发,组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发挥教师教育的传统优势,以《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发为契机,有计划开展专任教师培训,多举措提升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取得了积极成效。
1.有计划地开展入职新教师的培训
一是短期培训。每年9月到11月,对新入校教师开展“三月九讲”的教学培训。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和教授进行专题讲座,以教学沙龙的方式,围绕学校和个人发展、教学科研和人事管理制度、教师职业道德、如何当好一名高校教师等方面展开,使新教师对职业生涯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规划。二是跟踪服务。各二级学院、系安排新教师听课、试讲、上公开课。根据学生评教结果,教研室跟踪督促服务,帮助新教师站稳讲台。三是导师制。继续实施我校多年来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师导师制,人事处下发文件确认当学年新教师与导师的结对,形成一帮一的言传身教,督导随时提供学生信息员反馈的教学情况,导师对新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2.有计划地开展青年教师的培训
一是听课。青年教师每学期听高年资同行教师课不少于10学时,一方面学习观摩,另一方面听取同行教师对其参与的教学活动提出的改进建议。二是教学技能竞赛。每学年各举办一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大赛与青年教师说课大赛,为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提供机会。三是公开课。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年要举行一堂公开课,校、院两级督导与专业、教研室的教师参加,进行讲评。四是进修研讨。支持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行访学和课程进修,参加教学改革研讨会。本学年有14名青年教师分别送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进修,提升国际化水平,拓展专业领域。
3.有计划地开展专任教师的培训
一是组织学习。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开设名师讲坛。学习先进教学理念,邀请教学名师为广大教师提供现场教学观摩机会,本学年有国家教学名师顾沛、徐士进、黄廷祝等来校作专题讲座,我校国家教学名师刘太顺其课堂面向全校教师开放。三年来累计开设名师讲坛22讲,结集印刷名师讲坛文集供学习交流。三是举办专题讲座。针对部分教师讲课能力相对薄弱的情况,中心组织说课专题讲座,安排教师教育学院教师主讲和现场演示,150多位教师全程聆听。邀请出国归来的教师主持教学沙龙,就专业人才培养、教师业务提高、教师教学评价等,进行广泛的专题研讨,介绍国外教学发展动态。“三八”节组织女教师举办“魅力成才”为主题的教学论坛,对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四是用好微格教室。发挥我校教师教育的优势,组织进行公开课、示范课、说课等不同类型授课的教师到微格教室试讲,然后观看授课录像,通过自我反省与倾听导师、同行的评价,及时调整、弥补自己的不足。上百节开放的微格教室课,对培训教师研究性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五是建立教学工作坊。围绕有效教学,通过教学工作坊,就教师如何更好组织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等棘手问题,进行面对面的座谈和交流,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六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国家、省、校三级教学名师引领,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为纽带的教学团队在专任教师培训中发挥了示范作用。以创新教学理念为前提,以精品课程为示范,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推进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倡导研究性教学,营造浓厚、活跃的教学氛围,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引导教师加大教学精力投入,提高教学质量。
4.各二级学院结合学科、专业深化青年教师的培养
在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指导下,各二级学院结合各自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职教师在职培训。如信息与工程学院的教学培训班。学院领导及30多位教师参加,就教学规范、教学技能展开两个月培训。内容包括:教学观摩课、课件与课堂互动、实验指导等,培训考核列入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医学院的示范课程。每学期各举办一次评教优秀教师示范课,30余名近三年入职青年教师、附属医学院新兼职教师参加听课,学院督导就示范课与新教师的授课进行比较,有效地推动教学能力的提高。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备课说课比武。文学院举办青年说课比武;外国语学院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推选12位教师主讲,其他教师既当听众也当评委,评出4位“最佳说课能手”。教师教育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商学院的挂职下派。教师教育学院选派两位新入职的教育学博士到本市两所小学挂职担任校长助理;生命科学学院与企业携手,青年教师直接下派到企业,进行双师型的业务培训;商学院校地合作,选派为教师去企业、机关挂职锻炼。
(作者: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授)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