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湖州日报头版以《砥砺奋进,托起“大学梦”——湖州师范学院建设综合性大学之逐梦篇》为题,报道了我校建设综合性大学的脚步。全文如下:
湖州师范学院日前举行仪式,启动建设水生生物学学科的“浙江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开发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水环境学科资深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永定和“973”首席科学家宋立荣一行赴该校,与水生生物学学科骨干成员就加强南太湖流域水环境恢复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指导学科建设。
据介绍,生物学是湖州师院“2+3”工程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其下二级学科水生生物学是“十二五”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围绕省、市渔业产业发展现状,该学科着重开展水生动物遗传育种与转基因技术等方向研究,不仅服务了地方产业发展,更使学科本身取得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围绕湖州大学的发展目标,湖州师院大力实施“2+3”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护理学是我省唯一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11年被批准成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物理学一级学科以“粒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理论物理”等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为支撑,已经发展成为省内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特色学科之一……“学科建设应始终置于大学发展的龙头地位。目前,我校有5个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 9个校‘2+3’工程重点学科, 1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1个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和1个省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该校学科规划与建设处处长李庆峰介绍,“十二五”期间,学校将紧紧围绕建设湖州大学的总战略目标,完善学科体系,重视资源整合,着力在学科的方向凝练、人才集聚、平台构筑和成果培育转化上下真功夫,加快学科特色化发展进程,从而提升学科综合竞争实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
除学科建设更上台阶外,湖州师院建设湖州大学的各项工作扎实推开。继今年3月派出首批42名学生赴台交流学习后,日前,第二批43名学生到达台湾,将在台湾铭传大学、文化大学、宜兰大学进行一个学期的交流学习。与此同时,第二个成建制班的25名欧洲学历生也将开始在湖州师院的(1+4)年的崭新生活。
打造有特色、高水平的区域性综合大学,教育国际化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湖州师院把教育国际化工作摆在学校事业发展的突出战略位置,坚持扩大开放、提升内涵同步,“走出去”、“引进来”并举,全面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6所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并在国际学术交流、人才海外培养、外国留学生规模的扩大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外合作交流呈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和良好势头,学校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据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布的《2012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湖州师院在全省普通本科院校国际化总体水平综合得分6.8分,排序位列第六;留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百分比达到3.5%,位列全省普通本科院校的第二。“学校有教师海外访学计划、学生国(境)外交流学习项目,还设立了全省首家企业家创办资助的‘外国留学生奖学金’,近3年外派至欧美等国和地区的交换生累计已逾400人。”外事处处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朱静介绍,根据国际化规划,到2015年,湖州师院争取当年实现在校外国留学生和境外学习交换生达300名,外派教师和在校外籍教师累计达200名,拥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1个国际化专业。
新学期伊始,师院人正加紧逐梦的步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新学期引进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二级学院院长,并从“985”、“211”高校和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等引进了50名博士;加快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为了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立足于服务地方,根据社会需要、学生就业需求,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设置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按类招生方案、完善转专业政策等,给予学生更多成才选择权……
目前,湖州师院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湖州大学”的关键时期,该校领导班子向全校教职员工发出倡议:咬定目标,加快“湖州大学”建设;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尊重人才,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之心,始终保持对学生成才的关爱之心,始终保持对学术理想的追求之心,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实现建设“湖州大学”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网址链接:http://ehzrb.hz66.com/hzrb/html/2013-09/25/content_118517.htm
记者 李 华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