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公共服务司司长张永新在湖州调研文化工作时曾指出,湖州的“文化走亲”,是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它很好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整合了基层的群众文化资源,让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他说,从全国来看,今后也要把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整合基层的群众文化资源作为努力方向,研究、总结湖州经验,向全国推广。
传统的“送文化”中一元主体线性结构模型
“文化走亲”中多元主体网状结构模型
湖州市文广新局要求,“文化走亲”要以“文”为媒,重在惠民;以“走”为要,重在交流;以“亲”为旨,重在共进。
1.以文惠民:发挥多元主体活力,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马斯洛理论提出,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和安全需求之后,就渴望人格与自身价值被承认。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文化走亲”作为一项可全民参与的文化活动,可以在企业、村、镇、县、市之间交流互动。相比于传统的“送文化”模式,它将传统结构中,政府作为唯一主体的“一元供给”模式转换成了上下、左右多元主体联动模式。
在“文化走亲”中,群众从“观众”成了“主角”,成为“文化走亲”的生力军,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参与度和满意率。“文化走亲”因此被群众称为“人民群众的节日、开放交流的桥梁、文化惠民的盛会”。
湖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虞文清说,“文化走亲”唤醒了农民的文化激情,农民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农村文化大舞台无法与城市大剧院相比,但承载了农民的情感记忆,是农民的精神和文化家园。
2.以文聚才:破解基层文化资源匮乏,带动骨干和团队成长
“文化走亲”使群众的创作欲得到释放,表演欲得到激发,带动了一大批文艺骨干的成长。以骨干带团队,以团队促作品,破解了基层文化资源匮乏的难题。
5年来,湖州市已涌现出各类文娱团队900余支,文化示范户1170户,较“文化走亲”前分别增长52.6%、82.2%。这些团队规模不大,少则3~5人,多则15~20人,最多的江南红艺术团有32人。
文艺精品生产与创作取得较大成果。创作了各类文化艺术作品1200余件,文艺节目400余个,获全国奖项近70件(项),涌现出《太湖之州》《蚕匾上的婚礼》《三张火车票》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
德清文化馆副馆长张婕对农村文艺骨干培训班深有感触。以前,需要发动才会有人来,还得发点纪念品。现在文化馆的干部,经常被“预订”下乡搞培训,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乡村。乡镇文化站从看门守站向开门办站转变。她说,“文化走亲”在农村落地生根,调动着农民的文化兴趣。
3.以文兴业:走亲带动非遗保护,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走亲”项目所依托的主要文化元素之一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像菱桶舞、鱼灯舞、蚌壳舞等特色传统舞蹈都通过“文化走亲”展示,一些濒临消失的非遗项目因此复活。
“文化走亲”将群众动员起来,成为“文化矿工”,已有70多个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获得新生。这种群众文化团队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是一种文化自觉,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文化自信。
安吉的“竹叶龙”、长兴的刘井狮舞等多次在杭州、上海等地“走亲”亮相;长兴“百叶龙”“巨笔书法”还参加了法国艺术节、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天安门广场演出等。长兴的百叶龙公司,更是通过专业化管理、公司化运营、产业化推进,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叶龙”打造成该县文化产业的金名片。
长兴白岘十番锣鼓响了300年,掌门人俞炳如已85岁,十番锣鼓面临失传。2009年,俞炳如的儿子俞朝忠动员女儿、堂妹等10多名女性,组建了白岘乡女子十番锣鼓队,自己任总教练。祖孙三代,锣鼓声声。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从乡村小舞台走进了上海世博会广场文化周。
4.以文化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树立良好社会风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经济发展,需要文化来黏合人文空隙。文化如水,“流”到一地,便潜移默化地影响当地群众的思想理念、生活习惯、社会风气。“文化走亲”让文化真正“流动”起来。
尤其是在外来务工者聚集的地区,多元文化的交汇,造成观念的显著差异,“文化走亲”提供了社会管理创新的良好途径,有效地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文化普及了才会有生命力,当其成为农民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习惯,真正扎下根来,文化建设才会牢固和持久。”湖州市文广新局的朱忠明具体负责该项活动,他认为,“文化走亲,越走越亲,是因为它的根已经深深地扎在大众文化的沃土之中。”
吴兴区织里镇有“童装之都”之称,本地常住人口10万人,在册外籍人口25万人,主要来自安徽省望江县。“新织里人艺术团”让新老织里人在同一个舞台上展示各自的文化,增强了彼此的了解,加强了新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淡化了“人在异乡”的情绪。如今,该艺术团有乐队、舞蹈队、戏曲表演队、腰鼓队等,有骨干60人,仅2013年就开展文艺演出60多场。2013年5月,“吴兴之星·走进望江”将“文化走亲”走到了新居民的原住地,将游子的思念和湖州人民的关心送到了望江。同时,湖州市图书馆举办了“文化走亲民俗风情展”,展示了外来务工者制作的家乡手工艺品,促进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