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浙江教育报:湖州师院一教师发明机械手 实现企业“机器换人”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4-11-10
    2014年11月10日,《浙江教育报》2版综合新闻版以《湖州师院一教师发明机械手 实现企业“机器换人”》为题报道了我校理学院教师呼格吉乐发明了“螺杆滚丝自动进出料机械手”,全文如下:

湖州师院一教师发明机械手
实现企业“机器换人”

通讯员  杨斌英

    人不可能24小时工作,但是机械手可以。近日,笔者从湖州师范学院获悉,该校理学院教师呼格吉乐发明了“螺杆滚丝自动进出料机械手”,只要有电,可以24小时工作。这项发明解决了企业“机器换人”的一大难题。

    “我们公司一直做的都是订单生产的出口产品,从客户下单到最后产品生成,时间会很紧迫,一直在寻找能够代替人工的机器。”该项目的委托方——嘉兴标准件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卫国说,公司向湖州师院寻找技术支持,希望能够开发一款机械手,可以随时工作,提高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工人免受油污和噪音的困扰,在一个更舒适的环境中工作。
    
    “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发,因为没有前人的经验借鉴,每一步都必须靠反复试验去摸索。”呼格吉乐说,从去年5月份接到委托任务,他就开始不停地设计方案、画草图,在最初阶段,只能利用现有的资源,调用废旧物品,制作出草模进行调试。

    机械臂臂长多长才合适?电机要多大才能最有效率……呼格吉乐带领他的团队,对每一个细节不断计算、反复测试,到今年8月样机验收成功,整个研究过程历时一年半。
    
    笔者看到,这款机械手高约1.6米,通体为橙色,外形颇似人的大臂,可以弯曲。它主要负责螺纹杆的第一道工序——喂料,即自动从料架台上拿起钢、铜等毛料传送到滚丝机上。
    
    “不要小看了这个大型的机械手,整个抓料、放料的工作要求非常精细。”呼格吉乐解释说,从一堆生料中准确地抓起一根淋满机油、直径不足1厘米的圆柱形生料,而且必须要准确放到滚丝机上间距不足1厘米并飞速旋转的滚丝刀中间,要求丝毫不差。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个机械手还可以左右开弓,同时负责两个设备的进料,在出料口再将产品夹起放到成品栏,并可以根据不同毛料的生产周期,调整机械臂的抓取时间。
    
    目前,该款机械手已经通过了企业的验收,并且经过实践,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了。同时,该项目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笔者采访中了解到,呼格吉乐目前拥有个人专利近100项,其中包括4项国家专利。他还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完成了1000多件教学模型及生活小发明创造。

 

    网址链接:http://www.zjjyb.cn/jyb/zhxw/8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