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中国青年网:“青年之声·湖州师范学院”:“hong”叔邀你畅聊师院精神

来源:学生处 团委 发布日期:2016-06-13

    2016年6月13日,中国青年网以《“青年之声·湖州师范学院”:“hong”叔邀你畅聊师院精神》为题,报道我校从游茶约活动,大学生与校领导们共话心目中的师院精神。全文如下:

 

“青年之声·湖州师范学院”:“hong”叔邀你畅聊师院精神

 

2

 近日,湖州师范学院以“青年之声”为载体,开展第一期线下活动“从游茶约”。湖州师范学院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3日电(记者 朱梦琪 通讯员 成晓)“都说一个大学需要那么点儿精神气,那我们学校的精神是什么呢?”“‘明体达用’,我们的校训应该是我们师院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吧?”“师院精神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得知即将开展的“青年之声”活动之“从游茶约”是与浙江湖州师范学院校领导们共话心目中的师院精神,许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通过“青年之声·湖州师范学院”平台展开了一个又一个关于师院精神的讨论。

 

    今年3月,“青年之声·湖州师范学院”互动社交平台正式上线,从此,线上留言、发声维权、畅聊成长成为了不少师院学子的习惯。

 

    为进一步传达青年学生呼声,响应青年学生需求,近日,湖州师范学院以“青年之声”为载体,开展第一期线下活动“从游茶约”,邀请校内两位“大咖hong叔”——校党委书记刘剑虹、校纪委书记朱鸿出席活动,与在场20多名学生共话师院精神,为在场同学解疑答惑。

    “从1958年创建湖州师专,到1997年学校异地迁建,我们学校在艰苦卓绝的建校迁址岁月中,凝聚了师生以及全湖州市民的心血。”刘剑虹以一番包含真挚情感的话语追溯起那段建校的峥嵘岁月,以及在岁月中积淀下来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师院精神。

    “大学为什么能存在这么长时间?”“我们的大学文化到底是什么?”在场的每位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发表着自己对于大学精神的独特见解。

    刘剑虹听后频频点头:“大学能够存在如此长的时间,究其根本还是因其不断探究知识、追求真理的特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这也是新时期师院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校党委书记刘剑虹、校纪委书记朱鸿与在场20多名学生共话师院精神,为在场同学解疑答惑。湖州师范学院供图

    作为学校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校纪委书记朱鸿向在场青年学生分享了学校的建校历程,坦言从曾经的“38亩土地,有操无场”到如今“1600余亩土地,三个校区”,这一切着实来之不易。“历届师生曾为之倾注心血并仍在努力中,师院精神存在于每一位师院人心中,成为我们不断进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师院人永远的精神支柱。”在场的同学无不受之鼓舞。

    对于湖州师范学院的学生来说,每个人对于“师院精神”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政治学院王江锦同学心中,师院精神可用“知止有定”四个字概括。同时她还建议学校应该在现有的文化基础上再增加些柔和的气息。外国语学院刘伯宇等多位同学则认为师院精神还应包含“多元、求真务实”的特质。

    在青年发声的同时,刘剑虹也表示师院发展过程中应吸收湖州区域文化内涵,使之和学校的校园文化相融合,与学校的内在品质相结合。学校的未来发展,需要更多“包容、多元、开放”的精神特质。

    在湖州师范学院,如此“零距离”地和校领导促膝长谈已经不是一件稀罕事了,这样“接地气”又“高大上”的青年交流活动,俨然成为了校领导和青年学生乐于参与,碰撞思维火花,激发思想共鸣的沟通平台。

    “从游茶约”作为“青年之声”线下交流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湖州师范学院的教师们传道受业的优良教风、学风,通过学生与领导、老师“零距离”心灵对话,打造温暖、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了“青年之声”在学校学生中的传播方式。

    青年学生不仅可以通过“青年之声”平台发出自己的主张倡议,就青年自身成长相关的话题进行集中讨论,传达青年群体智慧,维护青年切身权益,同时,还可以通过“从游茶约”面对面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青年之声”的影响力,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

 

http://qnzs.youth.cn/2016/0613/45331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