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湖州晚报:小社区成了德育大课堂

来源:教师教育学院 发布日期:2016-06-14

    2016年6月14日,《湖州晚报》A08版以《小社区成了德育大课堂》为题,报道我校启动“红领巾社区德育工作站”。全文如下:

 

小社区成了德育大课堂

湖城6个社区有了首批红领巾课外德育“加油站”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是龙舟,龙舟啦! ”“对了,我们这节课画的就是龙舟。大家都能认出它来,那知道它的由来吗?赛龙舟可是端午的重要习俗之一哦……”近日,伴随着大屏幕上的三幅龙舟画,余家漾社区德育课堂的志愿者老师们,用一堂生动的绘画实践课,让现场的30多名孩子在一笔一画中,亲身体会和感受端午的民俗风情。

    大屏幕上的三幅画,都是龙舟简笔画。不过,在志愿者的启发下,孩子们可谓“脑洞大开”,有给龙舟装上了脚和桨的,有画了人在上面奋力划船的。刚上一年级的小宇,更是发挥想象,将龙舟画成了卡通版。“最近这一周,我们的课程都是围绕端午文化这个主题开展的。 ”来自湖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三的志愿者刘慧慧告诉记者,除了画龙舟外,他们还向孩子们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教孩子们自制咸鸭蛋,手写“端午”、制作端午主题的手工剪纸等。

    据悉,去年,余家漾社区在社区里专门开辟出一个区域,推出了“三点半学校”,在孩子放学后到家长下班前的这段“空窗期”,安排志愿者到“三点半学校”陪孩子玩耍和学习。不过,现在这所“学校”被赋予了一项新的特殊职责——红领巾校外德育课堂。因为本月起,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联合湖州团市委、市文明办等多部门,启动了“青柚空间”——红领巾社区德育工作站建设。教师教育学院与首批设立“红领巾社区德育工作站”的6个社区(村)共签合作协议,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

    余家漾社区的红领巾校外德育课堂就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二里桥社区、红丰西村社区、安定书院社区、邵家墩村及学士府社区。湖师院则充分发挥教师教育学院师范类专业优势,招募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和应用心理学等专业大学生志愿者,组建了“5461益教服务”志愿者团队,专门为此服务。

    来自湖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三的刘慧慧,是余家漾社区“三点半学校”的首批志愿者之一,此次又成为了红领巾校外德育课堂的一员。她指着讲台旁竖立着的一份脚本目录告诉记者,这是他们专为德育课堂开出的“课程表”。“这可是我们精挑细选,准备了半个学期的成果。 ”刘慧慧告诉记者,为了形成一个系统的德育教学,他们先是在参加此次志愿服务的50多名同学中间发起了一场“头脑风暴”,然后多次与老师进行探讨,最后才设计出来的。

    记者看到,这份教本目录,分为“承红色经典 做‘美德少年’”、“习民俗民义 知传统文化”、“拓综合素质做文明使者”、“争全面发展 做‘五好少年’”四个篇章,内容包含了学习民俗民艺、国学传统文化、安全环保礼仪知识、科学心理运动等,课程十分丰富。

    “这个课程,很让人期待,我们准备暑期开始系统的学习。 ”余家漾“三点半学校”发起人郑胜圣,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他告诉记者,孩子们的道德标准,最开始是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来的。但这往往就缺乏一个统一的准线。这个道德准线就要靠教育,系统、专业的教育。“‘三点半学校’本身可以说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第三方学校,现在将德育课堂放在这样的第三方学校,也很接‘地气’。 ”

    郑胜圣表示,他们已经计划扩大课堂规模,从原来的30人“扩招”到50人,争取发动社区14岁以下的青少年都参与进来。

    去年,余家漾社区在社区里专门开辟出一个区域,推出了“三点半学校”,在孩子放学后到家长下班前的这段“空窗期”,安排志愿者到“三点半学校”陪孩子玩耍和学习。不过,现在这所“学校”被赋予了一项新的特殊职责——红领巾校外德育课堂。

 

    http://ehzrb.hz66.com/hzwb/html/2016-06/14/content_2874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