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浙江日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特别报道”专版《红色历史启示未来 崇高信仰铸就辉煌——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观点综述》,报道了我校教授虞文清理论文章的观点。
6月28日,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理论研讨会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思想与浙江实践”论坛,在党的诞生地嘉兴南湖召开。全国社科界专家学者共提交了200多篇论文,这些文章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和成功经验,畅谈信仰的力量,交流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思想的体会与认识,探讨浙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经验,展望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美好前景。现将获奖论文观点综述如下。
红船精神 信仰铸就辉煌
段治文(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赛(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副教授):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弘扬“红船精神”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弘扬“红船精神”,有助于进一步排除干扰,坚定道路自信;有助于进一步凝聚力量,继续以开拓创新精神去赢得各个社会阶层群众的信任,以艰苦奋斗精神去赢得广大人民的信服,以无私奉献精神去赢得各族人民的敬佩;有助于进一步提供精神动力,在伟大实践中凝聚起爱国精神,汇聚成发展的力量。
“红船精神”的价值取向正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要求。首创精神,反映了民族复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奋斗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意志;奉献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旨归。坚持和弘扬“红船精神”,从内涵上讲,是发扬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从价值取向上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红船精神”所蕴含的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在经过95年奋斗取得社会主义事业巨大成就的今天,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需要常怀忧党之心,才能永葆生命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红船精神”所蕴含的使命意识。当前推进党的建设的着力点就是要解决好宗旨问题,强化使命意识,才能在工作中干在实处,取得实效。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红船精神”所蕴含的开拓意识。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样离不开这种开拓意识,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虞文清(湖州师范学院教授):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理想不但极其远大,极富挑战性,而且极具现实意义,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支柱。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共产党的信念来自于对“三大规律”的深刻认识,对人民利益的不懈追求。正因为有了这样坚定的信仰,才有人吼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壮语,也正因为有了这样坚定的信念,中国共产党才能“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才能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取信于民的最大秘诀。
黄文秀(嘉兴学院党委书记)、郭维平(嘉兴学院教授)、赵金飞(嘉兴学院红色文化研究所教授):95年的实践证明,思想建设已经成为党的建设的生命线,渗透在党的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是立党、兴党的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去了西柏坡、延安、遵义、井冈山以及焦裕禄纪念馆等多处革命遗址和党性教育场所。2014年12月,习近平同志到南京军区机关视察时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他认为,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今天,习近平同志提出以党的思想建设为本,全面从严治党,是对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不仅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而且对党的建设规律有了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建设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
习近平思想建党理论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华。他认为,古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些思想在习近平党建理论中都有体现,转换为重理想、重修身,讲规矩、守纪律,补精神之钙、立忠诚之志,锻造党性基础上的理想人格和道德品格。
……
http://zjrb.zjol.com.cn/html/2016-06/30/content_298471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