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光明网、搜狐网:理论课堂变身“欢乐现场秀”

来源:艺术学院 发布日期:2016-11-23

    2016年11月22日,光明网、搜狐网以《理论课堂变身“欢乐现场秀”》 为题,报道艺术学院以社区实践促民乐教改创新。全文如下:

理论课堂变身“欢乐现场秀”

                      ——湖州师范学院以社区实践促民乐教改创新

 11月18日,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的两堂理论课成了同学们中的热门话题,两位专业老师的现场民族器乐演奏,以及在此之后师生间关于民乐话题的热烈交流,使得这两堂普通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变成了一次轻松活泼的民乐“现场秀”,课堂照片和视频在通过微信、QQ等平台快速传播,赢来师生们的热烈回应。

两位老师分别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讲解琵琶音乐

据悉,这是该校艺术学院民乐弘扬系列措施之一。近年来,湖州师范学院在“服务地方”的诸多项目中,加大文化服务力度,学校参与的“文化街景”、“文化大篷车”、“文化下乡”等服务地方活动,均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特别是立足江浙地方传统文化的民乐相关项目,在与社区文化建设对接之后,展现出令人兴奋的活跃度,不仅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一股新风,也带动了学校“教”与“学”的联动改革创新。

理论课堂变身“欢乐现场秀”

学生们纷纷用手机记录老师的即兴演奏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该校的课程改革示范课程,主持该课程的教师张芳芳表示:“音乐学非常重视实践,没有足够多的实践经验做铺垫,学生们会觉得理论课程枯燥无用,教师在课堂创新方面可供腾挪的空间也非常有限。学院参与市民社区文化建设后,学生能亲身感受舞台、感受市民需求、感受创新带来的激励,这就打通了教与学之间的脉络,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教师结合实践案例讲理论,学生再回到实践中去验证、去创新,这样整个教学链路就彻底激活了。”

理论课堂变身“欢乐现场秀”

学生们参与“文化暖阳”活动送戏下乡

两位教师也是两位民族器乐演奏家,一位扬琴专业,一位琵琶专业。在这一堂以民族弹拨乐器为主题的课堂上,老师们不仅准备了传统乐曲,还展现了现当代曲及当下流行乐的一些改编曲。中国扬琴、欧洲扬琴、西亚扬琴,琵琶、阮、月琴、柳琴,雅致抒情的文曲、气势恢宏的武曲……宽宏的历史及地理文化背景下,风华国乐熠熠生辉。而扬琴、琵琶等乐器从外来乐器逐渐演变为民族乐器的历史过程,也引起了师生们课堂上热烈的讨论。

大二学生肖斯沅课后兴奋地表示:“两位老师的现场讲解和即兴演奏,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以前总觉得理论课没实用价值,现在看来,它开启的真是一个大宝库。”

 “在我看来,这门音乐理论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而是让他们有足够宽广的视野,能够真正品味我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各种形态的美,在以后的工作中传承我们国乐美的形态、美的内涵,所以,我们尝试在课堂上打破传统教研组的专业界限,邀请专业领域的嘉宾来到理论课堂,形象地呈现民族器乐的发展历程,呈现国乐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中华气韵。”张芳芳介绍说。

琵琶老师陆沁凝也是学院“文化街景”项目的组织者之一,她表示:“这是我第一次合作做这样的理论课程,同学们的热情真是让我非常开心,课堂的讨论也给我很多启发。相信这样的跨专业合作能让我们的民乐舞台迸发出更多的创新活力。”

 

光明网:http://culture.gmw.cn/2016-11/22/content_23065623.htm

搜狐网:http://mt.sohu.com/20161122/n473841718.shtml?qq-pf-to=pcqq.temporaryc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