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浙江在线以《湖师院学子首访全国垃圾分类试点村 倡低碳出行赢青山绿水》为题,报道了我校信息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走访调研德清五四村垃圾资源化利用站的活动,全文如下:
湖师院学子首访全国垃圾分类试点村 倡低碳出行赢青山绿水
浙江在线杭州7月16日讯(通讯员 李梦茹)近日,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倡低碳出行,赢青山绿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五四村,一探五四村的神秘面纱。
位于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的五四村,因于1954年立村而得名。近年来,因卓有成效的新农村建设而享誉全省,成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榜样。垃圾分类更是其重点特色。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念今日累累硕果可采撷
自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湖州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湖州广袤的土地上,高耸的群山上刻下了字字铮言,公开表达了党和政府对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决态度。大笔挥洒毫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从此万字文书,政策出台,在湖州的图纸上泼上了青山绿水的印章。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之一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
据村民韩某介绍,五四村的生活垃圾都要拉到利用站,经过自动上料、高效粉碎、强力发酵、气体净化等一系列流程,将垃圾转化为土壤可利用的有机肥料。他还骄傲地说:“机器生产的肥料也为我们村民所用,比如‘亿丰花卉’所需的肥料一部分就来自于利用站。我们的生活垃圾转化成肥料重新为我们利用,形成了绿色循环,这是一种创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为五四村的村干部——支委委员赵世明介绍说,作为浙江省文明村,五四村实施垃圾分类一体化,村民将厨房垃圾倒进蓝色垃圾桶,有保洁员统一收集到村垃圾资源化利用站,生活垃圾经四天的发酵处理,变成优质有机肥,供村民们免费使用。
自2014年,垃圾资源化利用站的机器进村以来,近三年时间,政府采取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垃圾分类方法——分为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垃圾。赵世明强调,考虑到村民的文化素质程度和政策的可实施性,分类垃圾的标准并没有十分规范,但是简单的分类方式降低了垃圾分类的门槛,使更多村民可以参与其中。提高了村民的参与度,也有利于深化垃圾分类知识的后续进行。
提到政府政策方面,赵世明介绍到,政府主要采取“鼓励”政策,五四村委会前的公告栏上,张贴有垃圾分类家庭示范户的公示名单,公开表扬进行垃圾分类的优秀村民家庭。从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其他村民的行为。也公开表明了政府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视。在鼓励的同时,也达到了警醒的作用。
现今,与2008年相比,村民们分类垃圾的意识已经建立起来,这是政府政策出台指导与村里村民动作落实相结合,而达到的可观结果。五四村的垃圾分类已然成为其他农村的榜样。据悉,目前五四村在垃圾分类举措方面,对比省内其他村庄已有创新性进步,但是赵世明略显谦虚地表示,虽然村里的垃圾分类已有成果,但是仍存在一些并未规范的客观行为,改善不足将成为执政部门以后的工作重点,争取早日实现垃圾分类规范化。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大江东去浪淘尽,数年努力终显成效,五四村的厚积薄发成就了新农村建设、垃圾分类的更上一层楼。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念今日累累硕果可采撷。赵世明坚定地承诺:“我们不会故步自封,目前,五四村正在积极同省内其他建设新农村进行交流学习,取其精华,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未来发展。希望垃圾资源化利用可以得到普及,五四村普及教育垃圾分类知识仍在继续!”
保护环境任重而道远,需要人人重视、人人参与、人人落实,而今“倡低碳出行,赢青山绿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行走于五四村的林荫下,以饱满的青春热情奔向康庄大道。
http://edu.zjol.com.cn/system/2017/07/16/021557036.shtml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