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4日,浙江新闻APP以《陈伟敏的环保日记:我们将垃圾变废为宝》为题,刊登我校理学院“乘科技之风 创湖城之美”暑期实践团队陈伟敏的环保日记。全文如下:
8月3日 星期四 晴
这是我踏进大学校园的第一个暑假,虽然没能去各地旅游,但有幸成为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乘科技之风 创湖城之美”暑期实践团队的一员,参加了多场活动,为保护环境做了一份贡献。
许多人以为环保就是捡垃圾、清扫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其实不然,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7月初,我们团队就来了场趣味十足的变废为宝活动。那天,我们顶着炎炎烈日,前往校园的角角落落捡垃圾,每一个垃圾都不放过,能够利用的收集起来,无法利用的就投入垃圾桶。骄阳似火,实践团队的成员即使汗流浃背,也没有停下寻找垃圾的脚步。随后我们将收集到的废旧物品带入活动室,开启动手创新之旅。
大家根据自己的创新创意,分为四组进行设计制作。其中两组根据废旧物品的种类、特点,将废旧物品与手工制作联系起来,变废为美,创作出优秀的手工制品——瓶中花、蛋壳画。另外两组则结合课堂所学物理知识及事物本质原理,制作出创新且实用的科技小发明,如自动给水装置、旋转陀螺等。这不仅考验创造力,更考验团队协作能力,我深刻明白了环保不只是口号,更需要行动。
小时候父母便教育我不能乱丢垃圾,要尊重清洁工人的劳动成果,保护我们的地球。于是我便养成了一个习惯,手上有垃圾又一时找不到垃圾桶,便会一直揣在手里,直至找到。
真正参加环保志愿活动还是在大一,那时我跟着“河小二”队伍,乘车来到湖城郊区的一条河边。虽然,那里过往的人不多,但是边上的小树林里有很多生活垃圾,生活废品、易拉罐随处可见。我有些懊恼,也甚是心疼。我们在树林里捡了半天垃圾,装满了十个垃圾袋。环保不是一个人的事,每一个市民呼吸着这里的空气,享受土地河流带来的恩泽,就有义务和责任去保护它。
最近这一年里,我参加了不少关于环保的志愿活动。如“共享单车绿色出行 倡导垃圾科学分类”“市民环保调研 街头快闪行动”“手握绿色能源 社区科学宣讲”等。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我收获了成长。接下去,我会继续践行科技环保理念,为美丽湖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作者为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大一学生陈伟敏)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