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高水平打造“3+1”平台(2)半导体与光电产业学院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3-04-28

  【编者按】为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高水平打造城市与大学命运共同体,今年,学校积极筹划组建智能装备、半导体与光电和生物医药3个高水平现代产业学院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即“3+1”平台。“3+1”平台聚焦湖州市八大新兴产业链和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结合省“双百行动”计划和我校学科造峰工程,聚合优势学科资源,校地共同打造集人才引育、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学科建设平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建设绿色低碳共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州提供教育、科技、人才支撑。

  学校高度重视“3+1”平台建设工作,成立了高水平打造“3+1”平台聚力服务湖州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专班;学校先后与市经信局、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政府部门,以及三一重工、久立集团、东尼电子、东方基因、我武生物等产业龙头企业进行了多次交流,召开高水平打造“3+1”平台聚力服务湖州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大力推进筹建工作的落实、落地。近日,党委宣传部就产业学院/研究院的建设前景、思路、举措等问题对各工作专班进行了采访,今天推出第2期半导体与光电产业学院

半导体与光电产业学院

  记者:半导体与光电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之一,请问半导体与光电产业的整体发展前景和湖州地区该产业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筹建专班:目前,长三角区域半导体产业规模占全国的50%以上,汇集了从半导体材料到芯片制造,以及半导体应用等产业链的多家核心企业。浙江省在特色晶圆制造、半导体材料及分立器件等领域形成了区域性产业集群。湖州也已经集聚了一定规模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光电器件智能制造等产业聚集区。例如,以东尼电子、华远微电等龙头企业为首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南浔区光电产业园是南浔区为实施“光电谷”战略而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长兴的光伏产业基地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基地之一。

  湖州的半导体及光电产业在上游产业链的半导体材料合成、中游的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和传感器制造,以及终端的新能源汽车等都有分布。当前,湖州地区的半导体及光电产业正处在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解决半导体与光电领域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检测和应用等环节的关键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平台。

  记者:请问湖州地区半导体与光电产业的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建设好半导体与光电产业学院,对学校以及湖州市具有怎样的意义?

  筹建专班:湖州地区半导体与光电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在技术研发和人才供应。高端光电半导体产品自主研发能力受限,集成电路产业对外依存度高。尤其是半导体芯片制造,由于国外对我国高技术的挤压,影响先进材料和设备的进口。半导体行业的技术研发需要既掌握物理学、微电子基础理论,又熟悉半导体材料和产品生产工艺的复合型人才,导致自主创新难度大。高质量产品的产线工艺需要针对性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但产线改造需要大量资金,系统维护也需要专门人才,因此,中小企业对产线做技术革新的难度大。另外,部分企业的工作环境无法适应高端人才研发活动的需求,叠加湖州周边一二线城市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导致本地企业不好招、留不住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产线复合型人才。

  因此,对于湖州市及相关企业而言,建设好半导体与光电产业学院,能够突出高校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优势,强化“产学研用”的体系化设计,针对企业生产实践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技术和产品的转型升级,通过校企联合引才,让企业招得到、留得住想要的高层次人才。对于学校而言,在学科发展方面,能够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充分利用产业学院的企业资源,在骨干企业设立产业学院教师工作站,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攻关能力。对于双方而言,能够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运行管理机制,探索一条产教融合的新路径,服务湖州半导体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城市与大学命运共同体,培养半导体与光电产业发展亟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记者:面对半导体与光电产业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请问学校在筹建产业学院时已具备了哪些基础?

  筹建专班:半导体与光电产业学院主要依托物理学、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涵盖了物理等基础研究领域,以及光学设计、材料学、自动控制和数字化等多个应用研究领域,能完整有效地支撑半导体和光电领域的基础研究和行业应用开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十四五”省一流学科A类培育,物理学学科是“十四五”省一流学科B类。平台拥有能源动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机械等四个与半导体光电产业相关的硕士点,拥有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化学等半导体及光电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11个,实验室平台包括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5个市重点实验室。产业学院目前共有教师160余人,行业企业顶尖人才10余人,其中国家级人才5人,省级人才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106人,其中正高职称31人,副高职称39人。设立四个研究团队,每个研究团队由来自学校和企业的团队负责人和若干核心研究人员组成。产业学院相关学科在读研究生600余人,相关专业本科生在读近2000人。

  此前,相关学科已与天能集团、浙江贝盛光伏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晶日照明有限公司共建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部分研发成果已投产。与浙江创盛光能源有限公司合作的纳绒面晶硅电池及其产业横向项目,解决了低成本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电池表面光反射损失大、效率低的行业痛点问题。与此同时,相关学科还主导研发完成了黑硅纳米制绒技术、低压多步扩散技术、多层氮化硅减反钝化技术、多主栅密栅技术及PERC 背钝化技术等,形成省级工业新产品3项,技术处国内领先水平。相关晶硅太阳能电池产品实现量产,销售额超过5亿。牵手天能集团,建设“新能源与智能制造研究室”“湖州市能量转换与存储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大学生校外实验基地”等项目,与天能新能源(湖州)有限公司签订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千万元合作项目。与久立集团及永兴特材共建“久兴材料学院”,形成产教融合、校地共育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记者:面对湖州地区半导体与光电产业的转型升级,请问当前半导体与光电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任务是什么?具体如何实现?

  筹建专班:半导体与光电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是面向国家半导体产业战略发展方向,立足湖州市半导体产业链的技术急需,联合半导体及光电产业优势企业,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半导体光电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为湖州半导体产业的人才供给和技术服务提供全方位支撑。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助力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二是增强重点产业服务能力。三是围绕产业人才需求,打造人才集聚“磁场”效应。

  主要的实现路径:一是加强学科建设。结合浙江省和湖州市的引才计划,引进1至2名国际顶尖人才,打造一支适应湖州半导体与光电产业发展的鲲鹏级、国家级、省级多层次的人才梯队,提升学校科技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增强应用学科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二是对接产业需求。以湖州“太湖之芯”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通过调研湖州半导体光电企业的发展思路和核心技术问题,凝练产业学院研究方向,以“应用带动基础,基础促进应用”的理念,为湖州半导体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供给和技术支撑。三是促进协同共建。围绕湖州市半导体光电产业发展方向,联合吴兴区打造“半导体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建立政校院企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建设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助力东部新城成为真正的“新青年城市”、创业之城。四是加强互惠共赢。依托政府搭桥,与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湖州)、暨南大学等省外高校紧密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同助力湖州半导体行业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服务好湖州社会经济发展。

记者:吕靖强

  往期链接:

  高水平打造“3+1”平台(1)智能装备产业学院:http://www.zjhu.edu.cn/2023/0424/c63a194756/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