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命科学学院“生命之光”理论宣讲团奔赴德清,开展了一场“融学于行、寓教于践”的主题宣讲活动。宣讲团深入“共富数字渔仓”产业一线与红色教育基地,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探寻答案,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行走的课堂”中焕发勃勃生机。

宣讲团首站来到庆渔堂“共富数字渔仓”基地,实地调研绿色水产的“德清样本”。在负责人引导下,成员们近距离观察陆基桶养殖系统,了解其通过循环水处理技术实现养殖尾水近零排放的创新机制——占地不足30平方米的陆基桶,年产量竟能与一亩传统鱼塘媲美,高达2500公斤,令在场师生深切感受到科技赋能产业转型的强劲动能。

在交流研讨环节,宣讲团成员结合水产专业背景,围绕“数字技术在养殖水质监测中的应用”“生态养殖模式的优化路径”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智能+绿色”的养殖理念融入后续宣讲与科研实践,推动先进技术在乡村落地,以专业智慧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红色是精神底色,绿色是发展路径。宣讲团随后走进德清新四军纪念馆,在庄重氛围中接受思想洗礼。馆内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与实物,生动再现了新四军在浙西地区的抗战历程与“铁军精神”。成员们认真聆听革命事迹,感悟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与使命担当。有学生党员在分享中表示,要将“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铁军精神融入专业学习,在绿色水产研究与推广中勇担重任,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一线绽放光芒。
本次宣讲活动将理论研学、专业实践与红色教育有机贯通,不仅深化了宣讲团成员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使命意识。大家表示,接下来将系统整合调研成果与红色素材,开发“红色精神+绿色水产”系列微党课,走进乡镇、企业与中小学开展宣讲,推动党的政策理论、先进养殖技术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水产行业绿色转型与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