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教代会前夕 部分代表话“十五”成就 谋“十一五”发展

来源:大会宣传组 发布日期:2006-04-23
         我校即将召开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暨第二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是教职员工行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职能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渠道。对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教职员工主人翁责任感,群策群力建设学校将会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让我们来听听,会议前夕,代表在关注什么、思考什么。
 
■“十五”期间学校发展成就
 
       第四代表团代表 王荣德:“十五”期间,学校的标志性成就就是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完成了“三步走”目标战略中的“第一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学校“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教师从中深受体会和鼓舞。
 
       第一代表团代表 朱全德:过去的五年,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各方面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办学水平得到提升、办学空间得到拓展、办学质量得到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良好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它体现了五年前学校制定的规划的科学合理性,更彰显了师院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和谐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
 
       第二代表团代表 陈连根:“十五”期间,学校的学科建设成就成为了一大亮点,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过硬的建设措施是学科建设得到加强的关键。这不仅提高了学校整体的办学层次,而且为我校申请硕士学位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七代表团代表 沈志坤:学校在“十五”期间,最主要的成就是以良好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为学校成立以来的里程碑。此外,“345人才工程”的提前完成,也为学校实施第二步发展战略打下了人才强校基础。
 
       特邀代表 孙和平:学校取得比较大的发展,综合性高校的框架已显雏形,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校园面积大增,学生数突破万人;同时,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
 
■“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热点
 
       第一代表团代表 朱全德: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学校在未来五年面临更大的转型,相信在全体师院人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早日建成湖州大学。
 
       第五代表团代表 徐宏伟:学校在完成了第一步战略目标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同时,要结合我校所在地理位置,融入长三角社会发展体系,努力利用高校资源,实现贡献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地方建设。
 
       第二代表团代表 陈连根:学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进一步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一方面必须狠抓教学质量,严格教学环节,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科人才梯队,充分调动教工的积极性,实现齐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四代表团代表 王荣德:集中了全校师生员工智慧、希望和要求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即将在这次大会上审议讨论,未来五年,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来实施这一规划。学校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的教职员工个人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但和省内其他高校相比,我们要在“十五”发展成就面前,更加强化忧患意识,注重特色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代表团代表 夏平:学校发展应从学科、专业、人才三方面抓实效、出成绩。我校在“十五”末“十一五”初就已初步定下了规模,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要针对这些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在对工科以及应用型专业的硬件投入上应进一步加强,提供必要的仪器,使学生能够出色地完成专业实践。同时,还应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使职能部门进一步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推进改革步伐。
 
       第六代表团代表 赵小品:“十一五”期间,学校应在如何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上下些工夫、做点文章。学校要建设湖州大学,目标更宏远了,教工的压力也相应更加重了,应该通过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逐步提高教师待遇等,发挥广大教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八代表团代表 朱礼敏:学校应该重点做好两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这是高校的历史使命。
 
■代表们的期待
 
       第三代表团代表 王海华:我个人希望学校能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只有提高了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教学质量是基础,是核心,是生命,是其它工作的前提。
 
       第五代表团代表 夏平:最关注“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即在2010年前后建立湖州大学,同时还有硕士点的申报和重点学科建设,这两者关系非常密切。“十一五”期间,希望学校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结合湖州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来推动学校发展,使专业适应社会及地方发展,这是一个关键。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做大、做强、做好。
 
       第八代表团代表 朱礼敏:作为后勤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将进一步完善后勤保障体系,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方面发展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
 
       特邀代表 孙和平:最关注学校能不能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及学校的第二步发展战略。作为特邀代表,我会建言献策,重视民主治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