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5日,《湖州日报》A05版以《走,到农村去——湖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侧记》为题,报道了我校大学生深入农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体验基层民众生活。全文如下:
走,到农村去
——湖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侧记

记者 李华 实习生 张斌慧 杨娟
早上7时许,湛蓝深远的天空中,飘浮着白云,清新甜润的凉风迎面扑来,夹带着花香。一片片新绿此时正憋足劲成长,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折射出金色的光芒。
乡村里,生机勃发的一天已然开始:叶倩倩当起了“孩子王”,带着一帮小萝卜头朗诵《忽然的春天》,稚嫩的声音久久回荡;郑晓珍背起药箱,走村串户给老人们测脉搏量血压;曹智涛和队友们在稻田里埋头苦干,打响了一场杂草“歼灭战”……
走,到农村去。
七月,湖城大学生们分赴全市各乡村,深入农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体验基层民众生活,调研基层社会现状,补上最精彩的一堂课。
当一次“孩子王”
“一二三年级的举手,举高点。好,我们现在来换一下位子,一二三年级坐这边,四五六年级的坐那边。”吴兴区妙西镇幸福大礼堂里,“老师们”发号施令,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有序地换好位子。
这是“春泥计划”妙西镇小分队开展志愿服务的第二天。早上7时多,孩子们早早地来了,围坐在一张大圆桌旁,自发地做起了作业。“昨天来了20来个孩子,今天增加了很多。 ”看到许多不熟悉的面孔,叶倩倩和队友们马上给孩子们重新分组。“人多了肯定教起来累,但也说明我们昨天教得好,家长们放心把孩子送过来。”分好组,组织新来的孩子简单自我介绍,4名志愿者已经满头大汗。
刚喘了口气,第一堂课的铃声响起。在叶倩倩的领读下,朗朗书声响起,“我最喜欢/忽然的春天/忽然/丁香发芽了/忽然/迎春花开花了/忽然/燕子回来了……”“大家仔细看看,这首诗里提到了哪几种植物?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大家还能想到哪些春天里发芽开花的植物?”话音刚落,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举手示意,踊跃发表意见。
这个暑假, 37支团队近160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乡村,开展“春泥计划”,并精心设计了“中国梦”主题绘画、绿色生态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带领着农村娃们体味不一样的趣味假期。“我们每天早出晚归,顾不上孩子,她爷爷奶奶管不住她,也不会指导功课,犯愁啊。”家长潘先生是一名司机,每天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学习。孩子一放暑假就头疼,想让她参加补习班,农村很少有假期补习班,想让她到城里上兴趣班,又怕没有人来照顾孩子。一看到志愿者免费指导孩子,他毫不犹豫就把孩子送了过来,“有人管了,也能和同龄小朋友多相处。 ”
邻里之间,口耳相传,参加补习的孩子越来越多。志愿者组长郝月说,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了几十人,多出一倍不止。照这样下去,明后天的人数只会多不会少,他会和组员好好规划一下如何上课。
2010年以来,湖州师范学院已有近750名大学生参与过此项活动,受益学生累计达8000余人次,推动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的开展,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同时,也给了大学生志愿者们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暑假的志愿活动就是教学互长,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实践课。”志愿者张煜华说,到乡村当了一回“孩子王”,不仅学到了怎么和人打交道,更学会了设计课程、制作课件、组织课堂等技能。
干一回“赤脚医生”
检查药箱、搬水、搬凳子……早上6时多,晨曦微露,阳光医疗服务团已经忙碌开来,送医下乡的第一天,郑晓珍带领着队员们认真检查装备。
“走,出发。 ”一声令下,大家踩着三轮车,载着满满的一车货物往城市周边乡村进发。一路上,不断能听见郑晓珍的大嗓门,“大家速度跟上,小心,保证安全。 ”
到了吴兴区环渚街道金锁村的村前广场,志愿者们搭棚子,摆药箱。不一会儿,许多出来锻炼、买菜的老人就围了上来,“小伙子,你们这是做什么的?”“爷爷,我们是湖州师院的志愿者,来宣传健康知识。你们可以过来量血压、测脉搏。”由于老人们讲的都是本地方言,团队里面还特意派了两名湖州籍学生担任起了“翻译官”。
“我看你们是学生才放心过来的,就怕量完血压给我推荐买什么药。”徐爷爷还有点犹豫,经过志愿者们一番耐心解释,他才利索地挽起袖管,“我以前有点高血压的,一直吃药控制着。”
一位阿姨测完血压发现有点高,志愿者细心询问,得知阿姨是刚晨练完赶来的,于是让阿姨休息3分钟后再测一次。
“高血压是一种与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疾病,积极改善生活方式,不仅能预防高血压,也是治疗高血压的措施。”量完血压,志愿者们又询问对方平时吃什么药、肾好不好,还主动提醒对方要定时去医院测血压,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平时也要多做一些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气功、步行等。
在交流的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大部分空巢独居的老人,平时比较孤独。于是,志愿者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结对上门义诊,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与他们聊天,送去心理上的慰藉。“挺像模像样的,态度也好。”接受上门义诊的王奶奶说,志愿者们每次都细心了解她的身体情况,也给了不少好建议,还会陪着她聊天做家务,“就像多了一群孙子孙女。”
连日来,医疗服务团队义诊服务遍及全市各县区,为前来就诊的群众望闻问切、发药嘱养,并进行健康普查和常见病治疗,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政策等普及宣传活动。
据介绍,除此之外,阳光医疗服务团还在市中心医院和第一人民医院给病患分诊、导诊、配合医院做调研,去湖州三县两区进行无偿献血等。
做一天“农民伯伯”
“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在秧苗的间隙处慢慢往前移步,握住杂草的根部,用力连根拔起。”默念着口诀,曹智涛寻找着秧苗间的杂草。
烈日下,没有遮掩的稻田蒸腾起股股滚烫的热气,原本凉爽的稻田水也沸腾了一般。不到半小时,曹智涛和队友们已经汗流浃背。
做一天“农民伯伯”,体验一回农事的辛苦,是曹智涛和队友们给自己制定的一场特殊“旅行”。“大家都说‘90后’是吃不了苦的一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希望从自己出发,多做多干多体验,改变大家对我们的看法。”
当天凌晨5时,天还未亮,队员们从学校动身出发,奔赴“旅行地”——南浔区石淙镇石淙村。
“现在下田这事,年轻人都不愿意干,嫌脏怕累,你们肯定干不了。”看着这些斯斯文文的大学生,村民范大伯直摇头,觉得他们肯定吃不了苦。
在队员们的坚持下,范大伯带着他们来到了稻田,赤脚踏入水田,在秧苗间开始拔除杂草。在黏性极高的泥田和难以清除的杂草中,队员们学着范大伯娴熟的姿势,围绕在其周围,“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控制好自身重心”。
在绿色的秧苗与团队墨绿的旗子交相辉映下,黝黑的皮肤和深黑的土壤混为一体,他们成为这个暑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没有人再说他们被溺爱骄纵坏了。“第一次下田,田地很粘,太阳很毒,农民们真的很不容易,尽管今天我们都很疲倦,但有这样一次难得的经历,假期很充实。”队员们说。
网址链接:http://ehzrb.hz66.com/hzrb/html/2014-07/15/content_1720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