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探寻青年返乡创业的实践路径,经济管理学院“只此青绿”志愿团队先后走进长兴水口乡、德清庾村、安吉杭垓镇、南浔荻港村等地,深入创客中心、乡村店铺、文旅项目一线,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用青春视角解码青年与乡村共生共荣的发展密码。
调研第一站,团队赴长兴县水口村,深入探访青年返乡创业实践。团队与基地主任丁洁及创业青年交流,了解到当地通过呇梦青创谷等平台,结合紫笋茶文化开发文创产品、升级民宿产业,吸引超500万人次游客,带动多元经济协同发展。尽管面临资金与市场磨合等挑战,青创谷仍为青年提供了创业缓冲期和实践机会,助力乡村振兴。丁主任分享自身返乡经历,呼吁青年深耕特色产业,为乡村注入持久活力。长兴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调研第二站,团队深入德清县莫干山庾村,调研青年返乡创业现状。在负责人崔晶晶的带领下,团队走访了“山海星慢集”艺术工坊,聆听了创始人王千慧从服装定制到宠物店,再到创立融合天文、艺术的多元品牌的创业历程。团队成员还参观了庾村特色店铺,感受传统茶文化与非遗竹编的创新融合。庾村依托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通过政策扶持吸引青年返乡,为乡村注入新活力。实践团深刻体会到青年创业需坚韧与创新,未来将开展宣讲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调研第三站,团队前往安吉杭垓镇,调研青年返乡创业的“山系”振兴模式。团队走访了外滩5号咖啡店、小瘾青山民宿和高地引力营地,与青年创业者李俊烈、黄操等交流,探索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学子们深刻感受到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下,乡村正成为青年就业创业的热土,未来将持续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调研第四站,团队赴荻港渔庄开展调研。团队参观了研学基地、非遗陈列馆及青创四合院,深入了解当地将渔桑文化转化为研学资源与创业项目的创新实践。荻港渔庄通过“一元青创合伙人”机制,为返乡青年提供政策、资金和平台支持,助力乡村文旅发展。负责人倪威和姚淞呼吁更多青年加入乡村振兴,用专业特长赋能乡村,共同书写返乡创业新篇章。此次活动为青年返乡创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与灵感。
此次“只此青绿”实践团队深入湖州乡村,见证了青年以创新思维激活乡村发展的生动实践。从紫笋茶文创到非遗研学,从生态民宿到天文艺术工坊,青年创业者正以多元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调研成果彰显了政策引导与青年活力的双向奔赴,团队将持续传递返乡创业的青春故事,助力构建“青年下乡、城乡共富”的新格局,让乡村振兴之路因青春力量而更加宽广。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