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教育家精神大家谈】湖师人心中的教育家精神(图)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5-10-20

  为进一步引领广大师生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丰富内涵,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为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贡献力量,校网和学校官微推出栏目【教育家精神大家谈】,邀请广大师生、退休教工、校友等共同畅谈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一起聆听师院人“为学、为事、为人”的动人故事。

  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李茂森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的首要职责。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教师应始终秉持学生立场,以无私的爱心关心、尊重并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于无声处滋养心灵;同时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持续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做教学创新的践行者;更要怀揣不懈奋斗的信心,面对困难不退缩,敢于挑战自我、实现超越;最终落脚于一份勇于担当的责任心,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全心全意助力学生成长。

  教育家精神并非遥不可及,它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每一环节,渗透在教学、科研、育人与管理的方方面面。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滋养与推动下,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才得以成为最真实、最生动的时代答卷。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易少奎

  教育家精神于我,是“以水为镜,照见生命,以种为笔,书写未来”。在湖师的讲台上,每一堂课都应是一场“遗传选择”:保留好奇、淘汰偏见、放大责任。大学教师不应只是传授已知的“说明书”,更应成为点燃求知的“火把”,引导学生勇于提问、敢于创新。

  我们应以对科学的热忱与对家国的担当,将“求真”与“求善”同时写入青年成长的源代码,使他们既拥有改变世界的才华,也保有不被世界改变的品格。唯有如此,方能在每一届学子奔赴山海的身影中,兑现教育最朴素的愿望——让课堂所学的公式、定理与诗句,真正化作他们未来选择善良、捍卫公正、创造美好的底气。

  理学院教师、省级青教赛特等奖获得者 樊云

  “毗山苍苍苕水泱泱,百年追梦励志图强……”,每当熟悉的校歌在耳畔响起,总能唤起我对学校百年文脉的深切共鸣。于我而言,教育家精神既体现在“以学为本惟才是彰,授业有道教化有方”的教学实践中——走进学生中间,以“零距离”的沟通促进双向成长,让教育超越知识的单向传递,成为师生间的生命对话。

  它也蕴藏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默默坚守与“继往开来慰前贤”的薪火传递中。从初登讲台时前辈的倾心指导,到如今与青年同行分享经验,我深感教育家精神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行,而是一代代师者共同点燃、接续传递的火炬。正如校歌所咏“千年湖学美名扬”,正是这绵延不绝的教育之光,照亮学子前路,也温暖育人初心。

  退休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王荣德

  教育家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特征,是引领教师成长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教四十余载,我深切体会到这一精神应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一方面,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与高尚的师德师风。我提出并践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成才为主线”的“三主”理念,坚持“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以此作为立德树人的行为准则。

  另一方面,应拥有扎实的专业素养与持续的创新意识。身处信息化与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必须成为一泓活水,将终身学习作为常态——向书本求知、向实践求真、向学生求新,实现教学相长。我们所探索的“四化四导”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正是以创造的态度投身教育的实践。唯有如此,才能深刻理解教育价值、享受育人喜悦,使教师职业成为既有尊严又具魅力的光荣事业。

  1980届校友、曾任湖州中学校长 沈培健

  教育者是跨越时空的摆渡人,是血脉记忆的传道者。我以为,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可凝练为“大我、大爱、大格局”。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教育者则将个体微光融入世代传承的育人事业,在生生不息中实现自我超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教育者的高度源于前人的奠基,其使命在于为后学托举前路。他们的精神因人间烟火而生动,因文化传承而永恒。以文化人,是一场心力与灵魂的漫长耕耘。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真正的教育家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他的精神样貌,自有一种云淡风轻的宽容与笃定,一种温润而坚韧的内在格局——恰如春风风人,静水流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14届校友、中级编辑 杜羽茜

  对我而言,高等教育的真谛在于连接理论与实践,将深厚的学养转化为感知和影响现实世界的能力。在母校湖州师范学院,邓若蕾老师正是“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写照。

  她的课堂犹如一个“融媒体中心”,我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而是组成项目团队,她则担任“策划总监”。她带领我们深入街头巷尾调研市民媒介习惯,引导我们分析“你幸福吗”这类社会议题背后的学理与实践意义。在这样的过程中,她成功实现了从理论传授者到实践督导者的转变,将学术深度与新闻锐度有机融合,其教育核心始终如一: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练就真实本领。

  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 王媛媛

  作为一名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通过对教育家精神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它凝聚着教育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追求与职业坚守,源于长期实践的沉淀,是中华优秀文化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

  我的导师吴国松老师正是这一精神的践行者。他关爱每位学生的成长,善于因材施教,发掘并培养我们的独特优势。为支持我们参与项目与竞赛,他多次带领我们深入实地调研,从提纲设计到企业访谈,每一环节都倾注心血。这种将课堂延伸至实践的教育方式,让我真正理解了专业知识的应用价值,也体会到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在于“立德树人”。无论未来身处何种岗位,我都将铭记导师的教诲,恪守职业操守,甘于奉献,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

  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生 王飞翔

  我心中的教育家精神,如一粒从“乐教生爱”的土壤中萌发的种子,它始于“蹲下身来看儿童世界”的自觉,成长于“把每一件小事做出教育温度”的坚持。

  在师范生技能竞赛的磨砺中,我逐渐领悟到:教育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而是生命的相互照亮。我们应以仁爱为底色,珍视每一个孩子的思维火花,倾听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教育不在于塑造,而在于发现;不依靠命令,而依靠倾听。这份职业呼唤我们既要有“看见每一个”的细致,也要有“等待花开”的耐心。我愿以专业智慧守护童年的光芒,以扎根之心点亮他们成长路上温暖的灯,默默耕耘,静待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