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教育家精神大家谈】严久官:坚守“六心” 逐梦教育的“诗与远方”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5-11-11

  为进一步引领广大师生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丰富内涵,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为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贡献力量。学校官微推出栏目【教育家精神大家谈】,邀请广大师生、退休教工、校友等共同畅谈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一起聆听师院人“为学、为事、为人”的动人故事。

  严久官,湖州师范专科学校(现湖州师范学院)9312班学生,现任教浙江省衢州旅游学校,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曾获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

  “教育家精神”立意高远,内涵深厚,影响深远,其核心包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六大方面。

  我1995年从湖州师专毕业,从一名乡村教师慢慢成长为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在三十年教育工作实践中,我对“教育家精神”的体会,可概括为教育“六心”。

立德树人的爱心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育家精神”的内核所在。母校秉承的“明体达用”校训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胡瑗先生的教育思想精髓,更是“教育家精神”的集中体现,“明体”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志向的人,“达用”则是培养有用的人、做有为之士。我一直铭记在湖州师专(现为湖州师范学院)求学时,母校对我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谆谆教诲。在长期工作中,我形成了师德“三字经”:敬、勤、精。敬字为先,热爱教育;勤字当头,持之以恒;精字引领,追求卓越。作为教师,应对教育有敬虔,对工作有敬畏,对学生有敬意。我常利用主题班会与学生交流人生话题,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鼓励学生个性表达,激励他们坚持逐梦。

互为人师的诚心

  每个教师都是“教育家精神”的守护者与实践者,服务于教育对象学生。学生视我们为良师益友,同样,学生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叶圣陶先生说,“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老师”,这一理念深刻揭示了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真谛。我的教育硕士导师王尚文先生曾说过,“作为心灵,教师未必比学生高尚;作为人,教师未必比学生高贵”。多年来我坚持“互为人师”教育理念,时常在学生身上受到教育。有一回,电商班学生在我进班前,在黑板上画上生日蛋糕与烛光。惊喜之余,我深受感动,之后用自己方式回馈:写了一首诗,并将一个个红彤彤的苹果送到学生手中,赋以美好寓意: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只金苹果,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师生互相发现、互相感动、互相成就,便是教育中最美的风景。

深耕教学的细心

  诚然,教育之爱,不仅在于德育,也在于教学本身。母校项目制学习(PBL)的教学创新给了我很大启发,激励我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感谢师兄、著名特级教师肖培东组织,感恩母校承办的“太湖·远方”中学名师汇活动,点燃了我课堂教学改革的激情。为激活中职语文课堂,释放学习活力,我立足“生活处处有语文”的理念,坚持“文专融通”,将文化课与学生专业发展需求结合,推行口语教学、日记教学与项目教学的“三位一体”的中职语文教改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力、学习力、行动力。在《项链》《林黛玉进贾府》等经典文本学习中引入项目教学,围绕项目任务,组团研文本、探要点、作展示、评成果;运用“第二课堂”拓展学习,推出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大语文”及“大课堂”。教学探索之路且行且获,我先后获评县首届名师、衢州市第六届名师、省中职“三名工程”名师。

教育科研的专心

  “教育家精神”的实践主体是教师,教师首先要做好学习者,方能更好引领学生学习。钱梦龙先生是教育大家,也是不断自学,并与学生一起探索教学的榜样。1995年从湖州师专毕业后,为提升学历,我拿到自考本科文凭后攻读语文学科教育硕士。从2009年至今坚持日记教学,积累学生“分享日记”达数百万字,开拓了中职生的写作空间。在衢州市内率先推出语文项目教学,开发《旅游语文》课程,前后出版6本著作(含主编),2次执笔获省教学成果奖。2017年我成立衢州市名师工作室,2022年建成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拥有省内15个学科带头人、100余名网络学员;推广日记教学经验,让更多一线教师受益。2018年我获评全国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是对我长期投身教育科研的肯定与鼓励。

专业服务的匠心

  “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路径是多元立体的,母校依托“两山”理念诞生地优势,开展理念宣讲、暑期社会调研等第二课堂活动,形成校地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以服务湖州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着力打造城市与大学命运共同体。我从教的职业学校具有多元办学功能且需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文化课教师需要主动关注并投入实践育人的专业服务,如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社会培训等。读完在职研究生回校后,我从多方位投身职业教育。坚守教育教学本位的同时,先后担任教务处副主任、创建办主任(兼任信息中心主任)、校长助理等职,身兼省中职语文理事、县政协委员等。2010年至今,一直负责学校项目创建,主持完成省级以上项目建设近20个,包括省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省现代化学校、省信息化标杆校等;为当地5A级景区编写研学课程,进村入企送教。

文化传承的热心

  “教育家精神”要重视对师生的文化滋养,发挥“以文化人”的潜移默化式塑造心灵的教育价值。母校的“君子之风”文化育人实践是很好的文化传承模式——坚持以“湖学”思想为核心,构建具有师范特质、湖学底蕴、江南韵味、时代特征的文化强校体系,打造培育时代新人的“湖师样本”。我大二时担任“远方诗社”社长,毕业后将“文学火种”带至故乡校园,出版个人诗集《生命的诱惑》(恩师沈泽宜作序)、小说集《回眸》(恩师李广德作序)。2008年组建“桃源”文学社,刊出《桃源》;2015年由教育大家钱梦龙先生题写书名的文学社作品集《花开有声》出版。特别感恩并致谢当年就读母校时给予我文学创作以启蒙与鼓励的恩师们——沈泽宜、李广德、钱威、俞正贻、王凌青、姜开诚、赵红娟……我与学生一同写日记、写诗,编写班刊《追梦》。2021-2023学年任教幼儿教育班,以创促学,编写了8本学生作品集。

严老师寄语湖师学子

  作为“老湖师人”,想与母校的学弟学妹分享三句话:一是恪守我们的校训“明体达用”,明德立志,学以致用;二是勇敢追梦,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三是用“教育家精神”自我激励,迈向教育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