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浙江教育报:湖师院教师为深山老林播下“硒”望火种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6-02-24

    2016年2月22日,《浙江教育报》3版以《湖师院教师为深山老林播下“硒”望火种》为题,报道我校教师从富硒壶瓶碎米荠植株中提取植物硒蛋白。全文如下:

 

 

湖师院教师为深山老林播下“硒”望火种

 

□本报通讯员   邵怀楠

 

“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唐代诗人李白关于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的美景佳作让后人情系壶瓶千余载,而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生物学教师白宏锋的一次意外发现,也让他在壶瓶耕耘了10年的梦。

壶瓶碎米荠,叶片形状像老虎的耳朵,白宏锋为之取了个俗名“虎耳金”,是一种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优质野生蔬菜,具有抗癌、抗氧化的作用。在一次野外实地考察中,白宏锋发现了这一植株,随后进行规模培育。在研究中,白宏锋及其团队发现并提取了该植物所富含的纯天然植物硒蛋白,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让国家食品名录中的硒蛋白首次从概念变为了实物,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安全的硒营养补充剂。从一株野生植物到为世人所知,白宏锋和其团队点燃了从湘西北深山到杭嘉湖平原的“硒”望火种。

 

将壶瓶碎米荠推向百姓餐桌

白宏锋发现,壶瓶碎米荠营养丰富,富含硒元素,且口感好,如果能作为蔬菜推向百姓餐桌该是一个不错的尝试。然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让该植物走出深山,实现异地种植。一株壶瓶碎米荠的正常成长时间是六七个月,白宏锋在湖州进行了露地栽培、小拱棚栽培和塑料大棚3种栽培模式,耗时3年之久,终于将壶瓶碎米荠在异地的规模化种植变为了可能。

在推广壶瓶碎米荠并使之成为大众蔬菜想法的推动下,白宏锋主动联系吴兴区埭溪镇小羊山种植基地的负责人,向他们推荐了壶瓶碎米荠,并指导他们科学种植。当地农民虽然对壶瓶碎米荠充满了好奇,但对其优势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且当今市场不乏有各种畅销蔬菜供农民选择种植,所以向农民推广种植壶瓶碎米荠的进程并不顺利。出于无奈,白宏锋亲自组织大规模壶瓶碎米荠的种植,并将种植成果卖给当地饭店,也通过一些农业产品连锁店在市场上销售,但并未达到意想之效。尽管推广受挫,白宏锋仍在不懈努力着。

 

让硒蛋白走进人们生活

白宏锋在研究中还发现壶瓶碎米荠具有超富硒的特点,于是,他又开始在植物有机硒的提取方面上进行深层次的探索。

为此,白宏锋及其研究团队付出了更多的心血。白宏锋说:“第一次提取出硒蛋白时,我们很兴奋,觉得发现了一种新的纯天然可溶性植物有机硒,但在把这种纯天然植物有机硒推向市场时,我们又遇到了比较棘手的问题。”白宏锋要想把这种全新的植物硒作为食品原料申请产品企业标准,就必须先解答企业标准评审专家们从食品安全方面提出的问题:纯天然可溶性植物有机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国家食品标准里有没有这个东西。

为了解答评审专家们的疑惑,白宏锋及其研究团队开始对提取出来的纯天然植物有机硒进行细致的成分分析研究。他们发现里面主要硒成分是硒代氨基酸,也就是说提取出来的植物有机硒主要以硒蛋白形式存在,植物硒蛋白的名字也因此而定。硒蛋白是国家允许的硒营养强化剂之一,理论障碍暂时得以解决。

几年前,尽管国家食品名录中有硒蛋白的名字,但市场上从未有食品硒蛋白的销售,原因是很多植物中的硒蛋白微乎其微,不足以有提取价值。但是,新种壶瓶碎米荠由于其超富硒功能,从中提取的硒含量高达5500mg/kg,这不仅具有科研价值,更是填补了一项市场空白。

去年6月,天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设立了湖州分公司,与白宏锋的团队合作,将硒蛋白果蔬片推向市场。白宏锋说,自己的研究能为人类贡献出一种全新的植物硒蛋白营养强化剂,“再辛苦也值了”。近日,白宏锋对硒蛋白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从富硒壶瓶碎米荠植株中提取出的植物硒蛋白,已从以前的硒蛋白粗提物向精纯硒蛋白迈进。

 

http://www.zjjyb.cn/jyb/gjjw/13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