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3日,湖州在线在网页本网原创部分刊载了一篇以《师院一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题,报道了我校叶金云老师的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文如下:
湖州:师院一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湖州在线讯 3月23日,2015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揭晓,由湖州师范学院副校长、研究员叶金云主持的“典型养殖排放污水(物)减污控制和净化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多年来,湖州师范学院等多家单位在国家、省、市等项目的支持下,紧紧围绕典型养殖排放污水(物)减污控制和净化处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行联合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技术突破,建立了大宗淡水鱼、中华鳖池塘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技术体系及其系列化技术操作规范,项目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在养殖污水(物)减排控制、净化处理和模式构建与示范应用方面的科技进步,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长兴县虹星桥如兴养殖场是当地较有名的生态鳖养殖基地,现有600亩全生态中华鳖养殖池塘,年产值近500万元。该养殖场长期关注中华鳖品质与养殖环境的提升,从2009年起引进了叶金云团队的项目技术。
“按照我们原来的养殖模式,生产成本比较高,单位产量提不上来。引进了叶校长的技术后,我们在池塘里种植水草并投放草食性鱼类,这改善了池塘的水质,让中华鳖养殖实现零排放零污染,水体循环使用,也提高了我们中华鳖的品质。”该养殖场总经理张建平告诉记者,他的“忘不了”生态鳖商标现已是“浙江省著名商标”与“浙江省名牌产品”。
这套由项目独创的“有机中华鳖和草鱼配套养殖新模式”,让许多养殖户受益。“我们的生态型养殖技术,除了在生态池塘中养殖中华鳖外,还养了草鱼、鲢鱼等草食性鱼类。这一过程中,我们首先筛选一些高效脱氮除磷的水生植物(水草),让它们在养殖池塘中进行生态治理,通过水草的生长可以将水体中过剩的氮磷营养吸收、去除。”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该项目组成员吴湘介绍道,“另一方面,我们考虑到水草的资源化利用,在必要的时候将水草进行收割,喂养草鱼,从而让中华鳖与草鱼的养殖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研究的高效青、草鱼膨化配合饲料代替传统的沉性配合饲料,提升了配合饲料的环保性能,减少了因饲料浪费与营养成分溶失而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在饲料配方相近的情况下,养一斤草鱼需要沉性配合饲料3斤多,而膨化配合饲料只要1.2—1.5斤就够了,大大增强了饲料利用率,又生态环保,受到了养殖户的欢迎。”浙江璟宝饲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水平说。
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在国内率先创建了蝇蛆高产养殖工艺和畜禽粪便生物脱水技术、首创了鳖用四价细菌灭活疫苗试制、益微生态制剂研发等,一系列技术成果取得了重大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据统计,2012年至2014年,项目示范单位累计新增产值7007.92万元,新增利润1828.29万元;配合饲料定点生产企业累计新增产值8.0857亿元,新增利润6197.00万元;周边地区累计推广辐射面积达6.9万亩,实现总产值约6.805亿元;试点或示范单位等累计节水或减少养殖污水排放量62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