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日,《湖州晚报》A05版以《培养新时代的谦谦君子——湖州师院探索大学生文明修身新路径》为题,报道我校探索大学生文明修身新路径。全文如下:
培养新时代的谦谦君子
湖州师院探索大学生文明修身新路径
本报讯 走进小学课堂,开展剪纸、灯谜、传统节日等文化活动,近日,湖州师院教师教育学院支教团队在湖城各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课堂”,发挥师范生的特长,增强了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这是该校“践行君子之风、弘扬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内容之一。从2014年开始,湖州师院在全校开展“倡导文明修身,培育君子之风”的教育活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君子”品行,在校园内形成一股浓厚的“学传统、当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赋予时代特色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的首推君子文化。培养君子的思想在湖州师院是有传承的,学校一直奉行‘明体达用’的湖学思想,崇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者情怀,校内的沈行楹联艺术馆、两赵纪念馆、陆增镛纪念馆等均向师生展示了前人的‘君子之道’和‘君子之艺’。 ”湖州师院党委副书记杨柳说,这些都为学校开展“君子之风”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弘扬君子之风,并非简单的复古,而是要赋予君子文化以当代意义,并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对接。 ”根据这一宗旨,学校专门召集政治学、古代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专家,组建了君子文化内涵研究团队,对湖州师院培育君子之风的目标、内容和路径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我们的初衷是先由学工部发文,悄悄地做起来再说,等形成共识了,再上升到全校层面推广,毕竟这样的实践在高校还不多。 ”学校党委学工部部长朱小芳说,“在一个多月的各类座谈、讨论、征求意见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反应让我们感到惊喜,学校上下各个层面、各个群体都认为很有必要、非常及时。也许寻找到了一种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教育方式。 ”
从“君子之风”提出以来,学校开展了“学传统、当君子”系列活动。印发《在大学生中倡导文明修身,培育君子之风的实施意见》,开设《君子文化与人文素养》核心课程,为2015年的每位新生准备了开学“厚礼”——12部国学经典。
近期,学校还成立大学生礼仪中心,致力于大学生形象与礼仪的培训、教学工作,这是省内高校首个由学工部组建的大学生礼仪中心。
谦谦君子 蔚然成风
“之前从来没有一门课这么系统地为我们讲解君子文化,一个学期下来,让我们接受了一场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来自政治学院的江雨芬同学说,同学们从苏武牧羊、岳飞报国、王旦荐贤的故事中学习了古人对忠的践行,从“感动中国”人物“信义兄弟”的事迹中体会信的品质。
“我们发现君子文化中很多是教我们怎样塑造自身完善的人格,如何以正确的方式与他人交往,比国外的一些理论说得更深、更透,更适合我们中国人,因此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整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田秀菊说。心理健康课程中原理、人际交往、文明礼仪、健全人格培养等章节均主要采用传统文化原理加以阐释、联系。
除了学校层面,湖州师院各个二级学院积极响应君子之风建设。学校设立首批君子之风精品项目,申报数量超过学校今年立项总数的一半。学校“胡瑗大讲堂”近年来邀请白岩松、于丹、罗援、彭林、白燕升等一批名家、学者,“最美浙江人”戴杏芬等一批道德典型人物,来学校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活动参与师生达4万余人次。“堪为人师者为君子,我们鼓励大学生学做君子,首先老师必须要做到努力成为君子。 ”教师教育学院教师许丹成说。“如果我们的老师上课时不修边幅,不能认真教书育人,那何谈学生的君子之风? ”工学院副院长唐培松说。
记者了解到,唐培松的另一个身份是湖州师院首届“陆增镛教师奖”获得者,学生学科竞赛优秀指导老师,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现在,学校已把师德评估纳入教师职称评定环节,师德评估不合格者将被一票否决,不予晋升职称。
链接:http://ehzrb.hz66.com/hzwb/html/2016-04/01/content_276537.htm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